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执着扶贫之路 无悔奉献之心
2024-10-3103-01-22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陈振亮

采访:吕南勋 郭进绍

时间:2021年8月

陈振亮:1968年10月出生,福建福州人。现任福州市晋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农办主任、区委乡村振兴办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挂职任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挂职期结束后任晋安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8月起任现职。连续4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甘肃省渭源县一带曾经被联合国考察机构认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福州市晋安区联系县。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万户、10.23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1.66%。2017年,我主动请求到渭源县挂职。当时渭源县16个乡镇中,就有5个是深度贫困乡镇(其中省级2个),贫困村达135个,脱贫攻坚战役面临严峻考验。

作为晋安首批赴渭源挂职的扶贫干部,我克服了工作家庭无法兼顾、高原反应、饮食不习惯、气候不适应、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而更困难的是晋渭扶贫协作刚刚起步,没有现成模式可遵循,千头万绪都要从零做起。但我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刻苦钻研,扎在贫困村第一线开展工作,努力适应当地气候、饮食、语言等困难,很快融入渭源扶贫工作中,和当地扶贫干部群众打成一片。4年期间,我沉下心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三苦精神”,坚定推动晋渭各项协作项目的落地见效。

在渭源挂职期间,我引导推广巨菌草种植、光伏发电站建设、金鸡产业扶贫、扶贫车间、乡村旅游、种养殖业消费扶贫等各类扶贫产业,助力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同时,积极促进劳务协作、医疗教育、招商引资等不断推进,为晋渭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了好头。在我和后继驻渭干部的接棒努力下,4年来累计协调福州市及晋安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4596.19万元,其中区级财政帮扶资金9465.9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捐物折价5130.23万元;帮助建立扶贫车间28个,吸纳7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增收;引进企业9家,实际完成投资额11239.44万元,吸纳24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近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22人增收;设立3家扶贫农特馆,消费扶贫总额累计约14869.1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26户8854人;组织输转劳动力261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5人;组织专家团队赴渭源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412人次;资助培训渭源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659人;发动172家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单位企业开展结对帮扶。通过艰苦奋斗,晋安区帮助渭源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减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20年,渭源县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验收。2020年10月,渭源县获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并被确定为国务院扶贫办外宣基地。晋安区委、区政府和驻渭干部连续获得甘肃省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为渭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也于2021年光荣地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回想起两年来扎根渭源工作的日日夜夜,我不禁感慨万千……

挑战高原极限 自觉融入渭源

渭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侧,海拔2100—3940米,冬季低温达到-25℃。作为一个南方人在渭源县工作生活,我首先要解决高原反应、饮食不习惯、气候不适应、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特别是高海拔造成睡眠困难、流鼻血等身体异常,每晚无法睡整觉。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环境,我把下乡当作适应环境的最佳办法,每周坚持下乡3天以上,把“跑腿”当作适应高海拔、强紫外线、严寒和学习语言的具体手段,短时间内足迹遍布135个贫困村,既了解了村情民情和贫困现状,又熟悉了当地经济特点、人文物产,还逐步适应了高原气候、饮食习惯。在下乡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语言交流中,有一个老汉说,你不要说普通话,你说普通话我们听不懂。于是我开始慢慢学渭源话,逐渐从听不懂到能听懂,直到后来还能说一些当地土话。随着岁月的足迹,我逐渐成了新渭源人。

深入贫困一线 创新帮扶举措

这期间,我深入贫困一线,了解贫困人员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效利用帮扶资金、充分发挥劳动力效能、切实提高助贫成效的新道路。比如,找准产业,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在积极做好劳动力输转的同时,我发现大量的留守妇女由于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而无法就业,但又有大量的富余时间。为了让她们既照顾好家庭,又能通过劳动增收脱贫,我四处奔走,2018年8月成功引进并扶持了泉州鑫榕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与兰州曼斯特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联手入驻,在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建成了渭源县第一家东西部对口“巾帼扶贫车间”,从事服装、床上用品、针织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2018年11月又引进浙江浦江小芽儿绗缝工艺有限公司在上湾镇注册成立顺盈家纺有限公司,并建立家纺生产扶贫车间。两家扶贫车间采取“公司+党支部+扶贫车间+贫困户”及“收益带动+务工收入”的扶贫模式,既能在工厂上班,也能将材料带回家里加工,计件取酬,以灵活的方式为当地贫困户252名留守妇女创造了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好机会,既为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也有效破解了部分贫困留守妇女的增收难题,这一举措被当地逐步推广。

倾听群众心声 用心服务人民

两年来,我经常放弃休息日,顶酷暑,冒严寒,在乡间小道上穿行,入户走访,收集资料,核实数据,帮着干农活,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下乡工作并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个扶贫人的执着和担当,坚守初心使命,用心服务群众,用行动播种希望、收获喜悦。大西北幅员辽阔,各乡镇、各村庄之间距离遥远,到较远的村庄下乡入户,车程都是一两个小时,都在尘土飞扬或冰天雪地里奔波。2018年1月,我带领技术人员冒雪到渭源县北部的秦祁乡糜川村查看重点帮扶项目——巨菌草越冬试验成活情况。由于路程较远,工作结束时天色已晚,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我决定连夜赶回县城。结果路途中突降大雪,路面冰雪深厚,山路光线差,雪夜行车安全隐患大,我们虽然已是小心翼翼,但还是在途中险些发生意外,只好在-20℃的雪地里停车等候,直到天亮才返回县城。大西北的冬季天寒地冻,风雪说来就来,路途上危险重重,但是扶贫人的坚定信念是支撑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渭源县有135个贫困村,有些偏远的还是深度贫困村,村里产业基础差,土地非常贫瘠,农民的生产技能还非常原始,这里山大沟深路难走,有的自然村里甚至都还没有像样的路,进村后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脚。在最北部的秦祁乡武家山村、白土坡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农业基础及设施极差,贫困户较集中。为了帮助当地脱贫,我带领农技专家多次到现场查看、采样测土,最终认定此地适合错峰种植高原夏菜,随即选定了900亩土地进行土壤改良,修建了引水灌溉渠3.2千米,对240多名贫困户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380多万元。经过一年种植,效益显著,带动建档立卡户93户大幅增收,逐步带动了周边村社贫困户的积极性。现在,这两个村已经逐步成为大面积种植高原夏菜的示范村,贫困户们从脱贫逐步走向了小康。

鹿鸣村是五竹镇一个美丽的村庄,因为一个温室种植花卉的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在这里落地,所以我经常到这里。办完事,我经常会到村民王某有家唠嗑。王某有以前是一名优秀的养蜂专业户,后来因为家中变故导致贫困,80多箱中蜂也变卖了。养蜂是王某有的强项,也是他心心念念的事业所在,现在无蜂可养,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我每一次到王某有家里,总是绕不开这个话题。我特别重视激发王某有的内生动力,鼓励他发挥经验,带领更多的人养殖中蜂发家致富。为此,我申请调整了帮扶项目,调出200万元资金,采购了2000箱中蜂,免费分发给400户贫困户,由王某有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后来,每户每年增加6000元的收入,到2020年中蜂已由2000箱繁殖扩群达4500多箱,久违的笑容终于回到了王某有脸上。

扶贫更需扶智 改善教育环境

扶贫更要注重扶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才能一代强过一代,人人有书念,个个奔小康。清源镇虽地处县城城关,看似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我在下乡走访时发现,偏远的刘家河等几个村仍有部分孩子上学和生活都有困难,学校条件也很简陋。经摸排,全镇共有62户贫困家庭、89名孩子上学有困难,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32名,高中生24名,大专以上33名。为了保证孩子们上好学,我回到福州原单位,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募集了50万元资金,以每人每年1000—2000元的标准发放育才补助金,解决了一批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在五竹镇,我多方筹集了50万元,重建了鹿鸣村幼儿园。同时,发动福州市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捐资50余万元在清源镇把破旧的刘家小学改建成崭新的福州希望小学。还积极动员协调中国移动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向渭源县中小学校捐赠400台电脑,并发动两家西安企业捐赠价值6万元的文体用品,有力改善了当地学校的教育环境。

晋渭双方决定将消费扶贫作为晋渭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有力抓手,我积极利用挂职渭源期间积累的扶贫协作经验,指导区扶贫办拟定了《晋安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十条措施》《关于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消费扶贫的通知》《晋安区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渭源脱贫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动消费扶贫的重要文件,并亲自协调对接福州市鑫晋渭贸易有限公司,先后帮助其在福州市开设了3家消费扶贫馆,特别是福建省首家乡村振兴体验馆,不但继续推广销售西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还结合晋安北峰山区农业和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成为晋安区践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扶贫经验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4月,在圆满完成扶贫挂职任务后,我立即又投入到晋安区乡村振兴工作。其间,继续活用扶贫工作经验,服务山海协作、援藏援疆等扶贫开发工作,努力推动晋安区和结对友好贫困县协作深入开展。

2020年8月,我赴任晋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一职,并兼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委乡村振兴办主任。在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依然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区域巩固脱贫工作,积极协调发动各乡镇、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渭源县捐资助力,创建了乡村振兴体验馆,推动晋渭协作深入开展,助力协作双方实现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岗位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为晋安实现乡村振兴、造福北峰山区百姓的宏伟梦想激励着我继续砥砺前行。我放弃节假日,长期扎在北峰山区,深入到最基层的田间地头,大力推进晋安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晋安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晋安区北峰山区面积有452平方千米,大部分都是生态林,山山水水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成片耕地少,劳动力不足,所以,发展传统农业难以做大。我带领团队和科技特派员走遍北峰59个村,深入了解北峰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配合区政府制定“全域旅游、全景公路、全季农业”和“半城半山、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方略,确定了乡村振兴“三线二十四村”重点布局,制定了“全季农业发展导图”,明确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在寿山乡创新设立了“晋安区乡村振兴前方指挥部”,主动前移关口,靠前协调指挥,扎在第一线开展工作。同时,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交通局、区建设局、区旅游中心等单位,创立了“晋安区乡村振兴服务队”,主动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和行业指导,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实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不触碰红线。靠前指挥、主动服务、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举措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为了推动产业振兴,打造特色龙头农业产业,我把2017年引导去定西市参与扶贫的食用菌企业请了回来,在日溪乡梓山村成立福建省定翔源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珍稀食用菌产业园,和村集体合作开发,增加村财收入,指导农民种植,助力农民增收。第一期建设大棚、露天种植园近500亩,将精心打造成集种植、科研、深加工、体验、美食、文旅于一体的复合式产业园。目前,此项目进展顺利,即将投产,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向其他乡镇辐射,努力把珍稀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北峰农业产业的新支柱和新增长点。

为了推进北峰山区全面发展,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我紧盯省重点项目——龙巢野生动植物王国。该项目投资将达25亿元,是目前省内已知新增最大的单体旅游项目,将带来巨大的客流,大大带动北峰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快项目进程,我主动服务项目需求,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经常带领“乡村振兴前方指挥部”和“乡村振兴服务队”人员上北峰和项目部共同开展工作,引导政策导向,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企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我始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素质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先后在一线前方和大后方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深耕不辍、行稳致远,践行了“当好一名扶贫人”的誓言。现阶段,我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大战役中,坚决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开拓创新,稳扎稳打,不断呈现晋安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