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闽都-闽都历史|郑和船队驻泊福州的故事
2024-11-0402-48-00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历史》。

1992年6月,福州长乐漳港仙岐村的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了泥塑的人像。后经考古人员全面挖掘,一座深埋地下3米多深的显应宫遗址重见天日,随之出土的有泥彩塑妈祖娘娘、巡海大神、大王等神像50多尊。其中一尊塑像被有些专家认定为明代的郑和。

为什么在福州长乐的海滨地区会出土郑和的塑像呢?这一切要从六百多年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说起。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郑和船队驻泊福州的故事。

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在前后二十多年时间里,大明王朝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也使郑和成为世界公认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

郑和船队每次从苏州启航后,在正式前往风波无定的南洋、西洋前,必到一个地方去停泊候风,这个地方就是福州长乐太平港。

在我国长达1.8万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上,郑和为何屡屡选择福州作为候风补给港?

木质帆船时代,航海全仗季风和洋流。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十月至来年正月刮东北风,四月到七月吹东南风,非常利于船队的往返。郑和船队选址候风的太平港地处闽江下游出海口,港口水面广阔,可以同时停泊数百艘船只,四周又有山峦为屏障,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便于船队在此处休整候风。

除了天然的避风港外,福州港还是万商云集的地方,为郑和船队采办货物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此外,福建拥有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郑和海船的一部分便是在福州建造,就地造船可以为郑和船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外,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枢纽,明初的福建在宋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相当广阔的海上交通网,郑和船队在这里便于招募到精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的随行人员。郑和七下西洋,随行的舟师、医师、翻译、士兵等,有很大一部分出自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

郑和船队在福州港候风,进行物资补给,一方面强化了福州与内陆腹地的联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福州与海外的交流,使得福州成为通往中国腹地和外国的交通要道,促进了福州地区商贸业的繁荣。同时,在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影响下,很多福州人前往东南亚等地谋生,为移居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和船队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为传播华夏文明,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致力和平发展,互惠互利,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大明盛世。郑和开放、包容、追求和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