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打造福州林 苦甲之地披绿生金
2024-11-0602-52-36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林宇

采访:蔡爱丽 林巧

时间:2021年5月

林宇:1971年8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现任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党委书记、场长,高级工程师。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挂职担任甘肃省定西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参加的福州定西生态扶贫项目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2019年9月荣获“全国绿化奖章”,2021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种树不比养娃容易

记得我是2017年3月26日中午接到市林业局值班室电话,通知我下午到福州市委参加一个会议,具体什么会议没有告诉我。在会议上,我才知道是中央确定了福州市与定西市结对帮扶,福州市准备在甘肃定西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会议决定明天早上立即去定西开展工作。当时,我想为什么找我参加这个会议?也许是因为我是学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也许是因为我有基层造林经验吧。现在想想,能参加这个项目是我莫大的荣幸。

27日上午,我同时任福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张顺恒、市水利局调研员巫贤成、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等一行人出发前往定西。当天傍晚到了定西,给我第一印象是定西的山体颜色与福建有极大的反差,定西这里是黄色,而福建是绿色。

项目所在地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空气干燥,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而年平均降雨量仅为38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12%,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当地人常说:“种活一棵树不比养一个孩子容易。”

披荆斩棘勇造生态林

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过程中,福州市委、市政府充分了解到定西的生态问题、自然灾害问题、贫困问题叠加是制约着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发挥生态工程和生态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于是确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这个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项目组从调研到打造出“福州林”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个困难是时间紧。一方面,在方案制定阶段,我们在3月27日傍晚到达定西,晚上就召开会议研究后续工作方案。28—30日三天时间,我们白天勘查现场、选择树种、调研单价,晚上通宵加班制订实施方案。到了31日晚上,组织当地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阶段,因为树木生长是有季节性的,工程最好在4月底前完工。为了抢工期,我们建议当地施工单位应用机械挖穴机,一台机械挖穴机一天可以挖穴1500穴,挖穴效率是人工的30倍,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二个困难是如何提高造林成效问题。在大西北造林,我们还是头一次。我们技术组通过分析,决定采用三种造林模式、四项集成造林技术。三种造林模式分别是:一是在峁顶、陡坡立地采用“乔灌草”结合模式;二是在缓坡立地采用“针阔混交”模式;三是梯田立地采用“经济林+生态林”或“林农复合”模式。

四项集成造林技术分别是:一是选择抗旱树种(草种),以常绿针叶树种为主,搭配春、夏、秋三季变化的彩化树种和蜜源植物;二是采用“三大一精”的节水抗旱保墒技术,即采用挖大穴、栽大苗、浇大水和精细化种植的造林技术;三是采用水平阶、鱼鳞坑整地的林地准备技术;四是苗木保护与处理技术,如针叶树种苗木带土球(坨)、阔叶树种苗木沾泥浆,以及有机肥、保水剂、生根粉的应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跟班指导,每年从福州市选派林业、水利技术干部分班组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此外,还实施了三年幼林抚育管护措施,预算了浇水、除草、追肥及中华鼢鼠防治等抚育经费,解决重造林、轻管护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与当地传统造林技术相比,各树种地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提高61.1%、78.8%,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16.9%,造林效果显著。

第三个困难是要“过两关”。一是气候关。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我们这些人到海拔2000多米的定西,不少人有高原反应,加上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很多人晚上睡不着觉,还流鼻血。二是语言关。我们福州方言较重,定西方言也有腔调,沟通起来有困难。实在听不懂时,我们就通过微信打字来沟通。

一个“战场”两场“战役”

2019年,该生态林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福州与定西扶贫协作中探索出来的生态扶贫新路子成为特色“福定模式”,如今回过头来看“福州定西生态扶贫模式”,我认为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是“生态工程+扶志”,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引导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

第二是“生态工程+扶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通过该生态林项目获得一技之长。

第三是“生态工程+增收”,在实施该生态林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使用贫困户或以贫困户为主成立的育苗合作社的苗木,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比如在林下套种蚕豆和中草药,发展中蜂养殖等增加退耕还林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四是“生态工程+生态效益”,整个项目按照集观光、旅游、休闲、示范、科研、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当地留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产品。

“福州定西生态扶贫模式”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创新探索。

第一是在技术层面,创造了定西造林史上多个“第一”。一是实现机械化整地;二是在造林中,每棵树苗都适当地施有机肥、复合肥和保水剂;三是在一期造林工程中配套了滴灌工程;四是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和造林混交模式,改变了以往当地树种单一和模式单一的状况。

第二是发展了“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发展林蜂产业。在生态林的花期养殖蜜蜂,果期可实现观光旅游和采摘。在桃花、刺槐花和香花槐林的花期养殖蜜蜂,果实成熟可以加工成工艺品。二是农林复合经营。林下套种蚕豆、大豆和胡麻等农作物,既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创收。三是发展森林旅游。以带动贫困户发展为目标,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示范、科研、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旅游项目。

总之,“福州定西生态扶贫模式”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点,在定西市开展生态扶贫探索。该活动由林业、水利部门共同管理,高校、林业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造林企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这相当于在一个“战场”打了两场“战役”,也就是说,在“福州林”实施地点这一个“战场”,打了改善生态和脱贫致富两场“战役”。

离开定西后,我也常反思福州与定西的生态扶贫,我觉得它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三点。

第一,生态扶贫需要和群众需求相结合。只有能给贫困群众带来稳定的收入,才是可持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确立了脱贫致富与生态改善的双重目标,通过组织专业化力量、开展技术性创新等措施实现了这个双重目标。

第二,生态扶贫需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项目立足定西市各县(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制定不同的扶贫项目,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施策、长短结合,有效扩大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提高了贫困户收入水平。

第三,落后地区在生态扶贫时更加需要科学规划,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相比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在生态技术方面较为落后,相关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在福州与定西合作展开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福州市为定西市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与经验指导,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与“三苦精神”相融合

在打造该生态林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和事让我印象深刻。该生态林的成功,我认为是福州、定西两市项目组全体人员将福州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与定西的“三苦精神”相融合的结果。定西的“三苦精神”具体指的是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这是定西广大干部群众不甘落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力源泉。打造该生态林的过程中,在许多同志身上都能看到这两种精神,例如福州定西扶贫协作前方指挥部的陈春光指挥长,他亲自带着我们勘查项目地点,经常组织大家晚上开会有针对性地研究方案、解决问题;张顺恒副局长是学者型领导,农学博士学位,学术水平很高,经常在项目方案上出谋划策;巫贤成调研员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特点,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市水利局农保处郑容妹处长巾帼不让须眉,鞍前马后地负责该生态林项目后勤保障工作。福建农林大学的张国防教授、黄秋良老师经常参与技术指导工作,还有市林业局和水利局的技术干部程周平、郑思行(以上两位同志都在定西市挂职)、吴春武、焦红江、李俊、张风辉等人,在项目施工期间,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认真负责地指导项目实施工作。此外,定西市林草局的张亚勤局长,他政治站位高、热情周到,对工作充满激情。定西市绿化办郭琇主任是一个林业战线的“老黄牛”,也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因为语言不通,我俩只好用微信打字沟通的好伙伴。安定区党委、政府、林草局等部门和相关单位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退耕还林和项目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还有很多人和事,这里不一一列举。

为生态宜居不懈奋斗

虽然我在2019年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的荣誉,最近又获得了“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但是在此我想说的是,这些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是团队的奉献,我只不过在里面起到一点作用而已。同时,应该感谢组织的信任,特别是福州市林业局童桂荣局长对我的鞭策和鼓励,让我能有幸参与东西部协作、参与生态扶贫工作,一生有此一事足矣。

脱贫攻坚已收官,但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最近组织上把我从全市最小的林场调整到全市最大的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任场长。白沙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有4个乡镇48个行政村,这些乡村大多靠近山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将从森林资源培育入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选育好油茶品种,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和林产品,努力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责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总要求中,从我们林业工作者角度来看,生态宜居是重要一环。我认为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