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福州三习俗
今日,福州正式进入立冬节气。那么,福州有哪些立冬习俗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
习俗一:啃甘蔗。
甘蔗,是福州特色经济作物,福州人婚嫁、过节都少不了它。啃甘蔗是福州立冬习俗之一。立冬时节,甘蔗汁多味甜,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加上甘蔗纤维多,反复咀嚼如同刷牙一般,旧时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习俗二:制药茶。
除了端午节人们熟知的“午时茶”,立冬时节福州人也有制药茶的习俗。
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立冬时节,福州的橄榄树、柚子树、山茶树等都结果了,迎来“小秋收”。民间流行制作药茶,如用余甘制“余甘露”,用杨梅制“酸梅汤”。
福州风土诗《立冬》便提到“青囊妙贮长生药,柚子茶兼橄榄盐”。邱登辉介绍,立冬之时,将柚子去瓤,将茶叶填充其中,可制作“抛囝茶”。橄榄连核舂碎,加入粗盐、甘草等,可制成“橄榄盐”。
习俗三:吃带鱼。
俗话说,“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带鱼在立冬前后,肉质最为鲜美,营养价值高,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此外,立冬前后,也是福州人赏菊好时节。每年的福州西湖菊花展吸引不少市民。
(福州晚报记者 林舒颖 郑瑞洋)
《福州晚报》(2024年11月7日 A06版 生活服务)
立冬,“冬藏”藏什么
植物通过休眠减少能量消耗,蓄积防冻物质。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冬藏,有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之意涵
11月7日,我们迎来今年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冬。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立冬后,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南移,北半球日照减少,冷空气加强,气温下降趋势逐渐加快,气候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三个典型候应来概括立冬的自然特征: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深秋的气息还未消尽,冬已翩翩而至,万物纳藏。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冬日,“藏”是万物的生存之道。冬藏的智慧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更是对生生不息的深刻诠释。
“冬藏”,藏的是什么?植物通过休眠减少能量消耗,蓄积防冻物质,如糖类和蛋白质,降低细胞液的冰点,防止细胞因结冰而受损,安全度过冬季。冬小麦、油菜、果树、茶树等越冬农作物,休眠潜伏,等候开春返青、生发芽叶。因此,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冬藏,有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之意涵。
立冬时节正是秋季作物收晒储存之际。比如,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人们将选留的作物种子精心保护,等待来年开春播种;将粮食装袋,堆在空屋的炕上贮藏;将白菜、萝卜、土豆等采收,存入菜窖,满足冬天之需。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我国古代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立冬是进补的好时节,人们也乐于制作一些便于储存的美食,如熏晒腊味、制作腐乳等。此外,立冬到次年立春气温较低,水质清冽,适合酿酒,历来有“冬酿”一说,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立冬时节用糯米酿酒的习俗。
立冬,从藏菜储粮到酿制美酒,无不彰显着冬藏待春发的生命力量。(李桐)
(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博士、助理研究员,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07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