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寻访眉毛岭红色足迹
2024-11-1210-14-2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依光

20241112_A07_01_49.jpg

革命老区根据地(纪念碑)

  一

  眉毛岭海拔369.7米,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里村东端。顾名思义,这里的山像眉毛般陡峭险峻。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经演绎一段红色故事。夏末,笔者走进眉毛岭,寻觅当年革命前辈在此留下的红色足迹。村里多位成长于此、熟悉山道的革命“五老”后代担当向导。

  与当地“五老”后代们边走边聊,聊起中共地下党领导人陈金来、陈亨源、俞洪庆、沈祖澄、沈祖厦、林得利等,他们曾在这里播撒下红色火种,他们的故事在大山里留下绵延不绝的回响。

  不一会儿,众人便走到青圃山民林土地山寮旧址,迎面有一块刻着“革命老区根据地纪念碑”字样的石碑,石碑竖体阴刻。再顺着山腰继续往南走,便走到了山民林依曲山寮旧址。随行的老乡介绍,厝主林依曲是放牛娃,1945年秋,他由福清中心县委俞洪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胞弟林依兴于次年也加入了党组织。1948年7月,中共闽侯七里区委在眉毛岭成立党支部,林依曲担任第一任党支书。他还是一位负责游击队财务的红管家,经手武工队缴获的大量战利品及贵重物品,他公私分明,从不私贪。据陪同的“五老”革命后代介绍,直至解放前夕,这里一直是中共闽中游击支队第二团队机关的驻地。

  驻足伫立,朝北远眺,山下七里开阔小平原一览无余。世代生活在山间的人们对此处环境甚是熟悉,眼下的这条上山路稍有动静,山上的人远远便可发现。福州沦陷期间,日军窜犯过眉毛岭;解放战争时期,反动派“突击队”进剿过这里。夜间望哨保持警惕的游击队员远远就会分辨出来,凡见用手电筒照出那一束束直线的电光,便知是日本鬼子要上山抢粮抢牲畜来了;若是发现点着火把一束束的游动光影,准是反动派要进山来清剿游击队。我方在暗处监视窜犯的敌人,推测他们的动向,让敌人难以得逞。刚开始敌人明火执仗出动,结果往往扑个空,而后变了各种狡猾的法子进山,比如赶在五更至拂晓前来偷袭驻在山上的游击队。正因这里有了大自然恩赐的优越地理环境,山上游击队能够避敌锋芒,及时采取敌进我退策略,利用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与敌周旋,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而又不敢恋战。

  眉毛岭四通八达,是地理交通枢纽地带。走到溪仔坪与大蓝坛峡口险要处,这里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一旦发生战事,这里的要道隘口极有利于游击队克敌制胜。1941年5月间,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陈金来为贯彻执行福建省委关于深入日伪敌占区发动群众、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的任务,他在青圃大坪顶主持了一次福、长、闽武工骨干会议。为了进一步联合三县民众抗日武装队伍,积蓄有生力量,会议强调:应制定进一步加强抗日密切协作横向组织预案,集中优势兵力,力求把抗战的干劲激情用在刀刃上,并指出各地组织打击日寇战略上应主动引向外线作战,准备应急措施,可多在机动迂回的游击中寻机打击敌人。参加这次会议的武工骨干领导层还达成了必须尽快建立眉毛岭革命根据地的意见,确保民众抗日武装队伍有可以挡风遮雨休养生息、储备游击军事物资与建立红色联络的基地。

  二

  眉毛岭是战斗的山。福州第一次沦陷期间,中共闽中特委、工委创建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就在这座大山里建立了红色革命据点,并多次南往福清、东下长乐,奔赴闽侯七里、荆溪等地伏击日军。1941年8月4日,由长乐抗日总队发起的琅尾港小冬浦伏击战中,就有驻扎在青圃眉毛岭游击队员骨干参加,成为“敢死队”一线参战的48名队员之一。这次伏击战打得日寇溃不成军,一举击毙日军中佐以下官兵42人,取得福建民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战果。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七里区委领导下的武工队凭借眉毛岭根据地的可靠依托,坚壁清野,实行武装自卫,在加强护山安民的同时,昼伏夜出,多次配合闽中游击支队,分头充分发动民众,奔驰外线,里应外合。游击队长沈祖厦与黄建国率眉毛岭四中队转战福清、闽侯七里辅翼、傅筑、兰圃等地,一举铲除多个恶贯满盈的地主恶霸,反霸除奸,为民除害,将劣绅地主的200多担稻谷分发给贫苦农民。

  1949年农历二月十四日,驻扎在眉毛岭的游击队得悉一个敌情动态消息,沈祖厦、郑书程等12名游击队同志乔装成走亲戚家的客人进入兰圃林氏宗祠,出其不意击毙在那里过神诞、在戏场看戏的国民党区伪保安队长刘某,缴获轻机枪、步枪、手枪10多支及弹药若干。这里的游击队为群众求生存斗争,深入乡村各地,带领群众度过春荒,英勇截击反动匪军的过境运输军车,缴获军需物资,一部分就地分给部分贫苦农民;开展反“三征”“减租减息”等运动、除恶分粮,除暴安民,有力打击了农村封建地主的反动势力。

  为配合解放大军南下,根据中共闽中特委统一策应行动,1949年5月15日,眉毛岭游击队迅速下山,带领沿线支前民工,一夜捣毁福清至闽侯路段敌人的通讯电线杆,使伪省府首脑联络厦漳电信全线失控,一下子成了聋子。

  1949年夏秋,眉毛岭游击队多次执行闽中游击支队下达的战斗任务,引起了反动伪当局的极度恐慌。反动当局调集国民党驻大义“突击队”200多人,出动清剿,趁着夜幕降临,悄悄摸到游击队大队部驻地,逼向鸭笼顶,妄图“一网打尽”我党山上游击革命力量。敌情就是命令!当晚大队部早已布置连环形的明岗暗哨严阵以待,三更过后,当执岗人员发现敌人匍匐于密林草丛,哨位队员便立马吆喝当晚队部设定的战勤口令。眼前的黑人影哪能对得上口令回应,于是哨位马上发出了警情信号,唤醒全体队员快速进入战斗状态。反“围剿”战斗从次日拂晓持续打到下午三时,在游击队长林得利亲自指挥下,中队长黄建国紧急集合队伍分兵把口,连连打退敌人。在这次反“围剿”战斗中,游击队凭着打一枪换一个射击位置的战术,神出鬼没,迅速抢占山头制高点,适时压制敌人的火力,拖着敌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不上,围不住,追不着,只能眼睁睁望着游击队员远去的身影。在战斗中,我军击毙国民党保安“突击队员”3名,活捉2名,缴枪2支。

  我党领导下的眉毛岭游击队经受了一次次血与战火的考验,战斗锤炼着人民游击革命队伍的战斗意志,有效保存了游击革命武装的组织实力,直至迎来解放。

  1949年6月间,眉毛岭游击队组织由中共福清县委移交至中共林森县委七里区委,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武装游击斗争的领导。眉毛岭拥有游击队员240多名,武器装备实力得到巩固,配备有多挺机枪。当年他们身穿青黑布中山服式衣服,领导佩戴红军式八角帽,佩戴臂章“闽中游击队”字样。当地群众亲昵地称呼这支骁勇善战的队伍为“青甲队”。

  党中央发出号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军三野十兵团29军87师奉命进军福建,担负解放闽侯七里的任务。以眉毛岭为主体的武装骨干游击队请缨助战,参加堵截溃敌。游击队全力配合解放军先遣战斗团259团,在解放闽清、永泰之后绕道回师,在乌龙江峡南、千家山、相思岭分割包围俘敌6000余人,毙敌百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车辆装备、马匹等。

  战后,31军党委上报中央军委称赞参与解放福州的游击队是“质量好、成分纯、战斗力强”的队伍,表达了对武装游击队的肯定。

  三

  眉毛岭是团结的山。就在闽侯解放前夕,眉毛岭游击队为迎接解放大军到来,承担了初期诞生的七里乡人民政府的授意委托,全力维护当地治安秩序,协助建立了福厦沿线多个拥军支前站,就地做好战勤保障,积极筹款筹粮。1949年8月中旬,中共闽侯县委书记兼县游击队大队长林得利将预筹到的300担大米及时送到南下子弟兵部队驻地,还有军用马草、柴火千担和行军布草鞋万双。至今一位“五老”后代仍珍藏着一张当年闽中游击(指眉毛岭驻地)团队出具向开明乡绅借稻谷的字据。透过这一张借据,我们可以看见人民对我党解放事业的支持。

  眉毛岭群众总把这支革命队伍视为一家人。山上一位叫吴淑英的妇女堪称“红嫂”。她的丈夫10多岁就到隔壁村地主家做长工,因积劳成疾,39岁便离开人世。她一边艰难地撑起一个家,一边替游击队员洗衣缝补,煮饭送饭,照顾伤病员起居饮食。

  她还是红色接头户,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从1945年直至家乡解放,她与眉毛岭游击队结下了深厚浓烈的军民情。解放后,曾经在眉毛岭战斗过、走上领导岗位的老前辈们与她重逢时,个个尊称她为“老革命区的老妈妈”。

  四

  眉毛岭是英雄的山。眉毛岭有多位游击队员为了人民解放的崇高事业而光荣献身,他们没能等到新中国旭日东升的这一天。

  1949年农历七月初二,苏林修中队长率六中队20多名战斗队员奔赴外线,诱敌深入,覆灭了敌人趁拂晓前围剿龙祥岛禄家革命根据地的企图,将他们引往对岸鲤尾自然村,毙敌10余人。双方激战中,我方队员严章壮烈牺牲,队员林景国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林土地的儿子林毛牙在1949年5月青口阻击敌军车运输物资的战斗中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游击队员林依细弟。游击队员李依墨,1946年参加革命,在傅筑山白马园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游击队总务郑荫,在敌人偷袭眉毛岭游击队战斗中牺牲。

  陈定波,鼓山远洋人,1946年,经林炯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林森师范支书,1949年5月转任中共福马工委组织部长。8月的一天,他赴永泰大洋向闽中地委汇报返回鸭笼顶游击队部当晚,遭到保安“突击队”偷袭,随着游击队往眉毛岭撤离,行军途中因痢疾初愈体力不支,跌落山坑不幸被捕。他被囚禁在福州东岳保安司令部受审,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8月17日凌晨被反动派枪杀于禄家村,年仅25岁。

  林依祥,1939年1月入党,生前跟随抗日游击队多次伏击日军,1946年加入眉毛岭闽中游击队。1949年4月,他因敌探告密,不幸被捕;被关押福州石塔寺时,受尽各种酷刑,遍体鳞伤,但始终守口如瓶,于1949年5月英勇就义于福州台江第一码头。

  《福州晚报》(2024年11月12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