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勇
“侯官萨知辉”石刻。
萨氏赐茔图铭石刻。
萨氏赐茔图铭摩崖石刻位于鼓楼西湖公园大梦山松声亭东南侧悬岩之上,南向,幅高200厘米,宽230厘米,隶书,纵8行,字径约18厘米,全文如下:
萨氏赐茔图铭 容镌
大梦之阳,墨池汤汤。
林峦苍郁,烟霭相望。
爰有钜族,于焉卜藏。
联床叠笏,荐锡宠章。
如带如砺,山高水长。
宜尔孙子,寿而永昌。
澹轩林文拜题
石刻大意为:在大梦山的南面,墨池的水波荡漾。山上树木葱茏,缭绕着吉霭祥云。萨氏这个家族,将这里作为安息之地。他们世代为官,得到皇帝的赏赐和表彰。这里的水像衣带环绕,这里的山如磨砺的磨盘,是吉祥的宝地。期望萨氏子孙,长寿而昌盛绵长。
这一石刻涉及多位历史人物,其背后的故事颇值得一读。
萨氏先祖系西域色目人,《雁门萨氏族谱》称“答失蛮氏”。公元12世纪,萨拉布哈助元世祖忽必烈征战开国,建立功勋。萨拉布哈的儿子傲拉齐驻守雁门关,长孙萨都剌(约1284—l348)生于雁门,故将山西雁门作为祖籍地。元英宗(1303—1323)年间,萨都剌被赐姓“萨”,萨都剌进士出身,是元代著名诗人和画家。萨都剌侄子萨仲礼,字守仁,元统元年(1333)进士,官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遂举家迁闽,为萨氏入闽始祖。
萨琅,字用谦,号屺云,萨氏入闽第二世。敕赠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诰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萨琅乃著名孝子,家贫,“采薪拾穗以养母,身饥寒而母恒饱暖”,“母病祷北辰愿代”。平生好义,偶拾金珠首饰一囊,悉数归还;掘得白金一罂,遂归之,不受分文。《福建通志》《福州府志》列入孝义传。
萨琦(?—1457),字廷珪,号钝蓭,萨氏入闽第三世。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礼部右侍郎,通议大夫,詹事府少詹事等职。他为官二十余年,清正廉明,不徇私利,颇有政声。《明史》列传记载:“琦有文德,狷洁不苟合。名行与铉(刘铉)相颉颃云。”《福建通志》《福州府志》等均有传。萨琦曾出资修缮福州清真寺。难能可贵的是萨琦要求萨氏子孙要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儒家礼仪和经典,这为后来萨氏子孙融合汉文化,家族鼎盛,人才辈出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生前还要求家人一改萨氏原先遵循的色目人习俗,对他的后事按照朱子家礼举办葬礼,此举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可。《闽县乡土志》记载:“(萨琦卒官),天顺元年,赐祭葬,建祠西郊廉山。”廉山,即大梦山。明《闽都记》记载:“其山周回二里,东际迎恩亭,西临平章池,苍秀可爱而多奇石。”如今,大梦山被辟为西湖八景之一“大梦松声”景区。
石刻题者林文(1390—1476),字恒简,号澹轩,莆田人,宣德五年(1430)进士(探花),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修撰,左春坊左谕德,左庶子兼侍讲,翰林学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卒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林文与萨琦系好友,同为福建籍同年进士,又同朝为官多年,由他为逝去的好友撰写“赐茔图铭”是最佳的人选。其铭文字字如金,意蕴深长;其书法笔势矫健,清朗瘦劲。
石刻镌刻者萨容,字与相,号愧隐,清康熙十一年(1672)武举。萨容比林文晚100多年,由此可知,此段石刻是萨氏第九世子孙萨容,为振兴家族,“震痛捐资,鸠工力为修葺”宗祠和祖茔,并将先祖萨琦的故友林文为萨氏祖茔的撰铭刻于岩壁上,以期万世垂范。
萨容的父亲萨希亮(1616—1689),字景明,号葛斋,在《雁门萨氏族谱》中《祖茔大梦图记》记载:“大梦山,乃吾萨氏之世阡也。自元进士赠侍郎守仁公、明孝子赠侍郎屺云公、进士侍郎詹事钝蓭公暨予考妣,历代赐茔,咸厝于兹。”石刻及族谱记载了萨氏多位先祖为官清正有为,深得朝廷信任,去世后皇帝赐茔安葬以显殊荣这一重要历史事实。《西湖志》记载,赐茔“有池有园,前路后岗,左邻唐公祠,抵荷亭,右至墨池,各为界”,成为西湖景区的一部分。萨琦去世后,萨氏家人还在此建立宗祠,宗祠于1948年毁于火。1956年大梦山被辟为动物园,萨氏坟茔被迁往后县山(又称后贤山)。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大梦山之麓的猴山发现“侯官萨知辉”5字的石刻,楷体,纵1行,字径6厘米,应是萨知辉本人的手笔。据考证,此系清代福建学政朱筠的“创举”。朱筠(1729—1781),字美叔,又字竹君,号笥河,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著名学者、文献学家、藏书家,乾隆四十四年(1779)八月莅闽督学,为第四十七任福建学政。翌年,福建学子在乡试中成绩优异。为了表彰和鼓励,朱筠倡议凡九府二州五十八县岁科两考名列前茅的333位学子,每人各献一块刻有自己姓名和籍贯的石刻,在福建学政署(今延安中学)内聚石成山,并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朱筠还写下《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以褒奖这些青年才俊。萨知辉便是其中之一,系萨氏第十二世子孙。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到了清末民初,这333位学子的石刻先是迁移至新建的乌山图书馆;后来又因西湖公园扩建,奉公征用大批石刻物料,以作假山装饰之用。就这样,“侯官萨知辉”石刻辗转迁移至西湖大梦山萨氏赐茔图铭摩崖石刻附近,恰好回应了“赐茔图铭”对萨氏子孙“联床叠笏,荐锡宠章”、“寿而永昌”的殷切期盼。令人惋惜的是该石刻已损毁严重,其中“侯”“萨”两字几不可辨,令人感慨良多。现已查明,遗存在大梦山麓清代学子姓名和籍贯的石刻有39块之多。
查阅明《八闽通志》《闽都记》、清《竹间十日话》、民国《福建金石志》《福建通志》等典籍得知,大梦山之麓还有元代陈平章的“平章石”榜书,元代佚名“墨池”榜书,明代丰熙的“来戍闽南宅此山,一泓伴我日清闲。太平兵刃何尝淬,且蘸诗豪向水间”诗刻,明万历郡守江铎的“廉山”榜书等摩崖石刻,以及西湖公园发展和扩建从各处迁移来的石刻。以萨氏赐茔图铭摩崖石刻为代表的大梦山摩崖石刻群,成为西湖公园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珍贵遗产,留给后人去观摩、品味和思考。
《福州晚报》(2024年12月10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