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关节镜技术在通渭县落地扎根
2024-12-1210-42-23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吴钦勇

采访:陈宝定 范海霞 施文兵

时间:2021年8月

吴钦勇:1986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现任福清市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福建省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骨关节疾病、运动医学疾病、骨科四肢、脊柱创伤、老年骨质疏松相关疾病、颈肩腰腿痛疾病等临床诊治。2020年参加了福清与通渭东西部扶贫工作,并被选为福州市支医代表在“2020福州定西经贸文旅交流周”开幕式上发言。

榕定模式 架起情谊桥

2020年是通渭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多年的各方交流工作,已经让福清与通渭人民在心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两地县政府更坚定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决心。一批批福州干部从榕城大地向定西汇集,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筚路蓝缕、驰而不息,与定西干部群众一起,用奋斗定义时间,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榕定模式”。

福清市医院认真落实福清市与通渭县东西部医疗帮扶工作,多次选派骨干技术人员前往通渭县参加扶贫工作。得知通渭县还不具备“运动医学-关节镜诊疗技术”,经福清市医院领导、骨科带头人叶郁松主任及薛锋副院长商议后决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真正帮助通渭县人民医院开展关节镜相关系列手术。于是,在福清市医院即将参加三甲医院评审、星级医院认证等的关键时刻,派我前往通渭县人民医院,参与医疗帮扶工作。

2020年7月,我作为福清通渭东西部扶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一员,接过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接力棒。初到定西时,我在安定区城郊的凤翔镇中川村看到了满目青翠,印象中的荒山变成了层层叠叠的树林,好似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在黄土高原上格外的醒目。当地的老乡说:“绿了荒山,富了百姓,因为这片树林,附近的285户贫困户加入了造林的队伍,这是海风吹绿了的黄土地,这片树林就叫作‘福州林’。”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福州和定西这两座城市之间的情谊,也开始熟知我的队友们架起这座情谊桥梁时的一件件感人事迹。

关节镜技术 托起健康梦

定西人务农居多,长年的重体力劳动、劳损、坐姿站姿不良等都容易引起关节疼痛、降低生活质量。而相比普通的开放性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诊断更加精准、切口小、后遗症少、住院费用低,能够真正达到医疗扶贫的目的。关节镜技术现已成为县级医院推荐服务项目及三级医院推荐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渭县人民医院还未开展这项服务。作为一名骨科运动医学的医生,我想留下关节镜技术的种子,并希望这些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在通渭县开展关节镜技术还需克服两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设备缺乏。在去通渭挂职之前,我了解到通渭县人民医院暂时没有关节镜设备,就通过多个渠道,联系借用相关设备事宜,尽可能组配出一套关节镜。通过多方的努力,特别是通渭县人民医院各级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鼎力支持,终于在原有孔镜的设备基础上组配出一套关节镜设备。

第二大难题是运动医学的诊治理念与传统的骨科理念有很大的区别。通渭县人民医院骨科无相关亚专科,对疾病的筛选及手术指征的把控欠缺经验。在通渭县人民医院,我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对当地骨科医生进行系统的运动医学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全面的业务知识讲座、系统的阅片教学、手把手地查体指导,通渭县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都对运动医学的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我还帮助当地医院成立了运动医学小组,先后开展了肩关节镜及膝关节镜系列手术,填补了当地该类技术的空白。经过充分的准备,关节镜手术终于在我挂职的第3周顺利开展。微创的手术切口、快速的康复过程及满意的治疗效果,让病人体验到了关节镜的魅力,让微创的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帮助贫困群众托起“健康梦”。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科室日常门诊及病房的病人管理、业务查房、手术等常规诊疗活动,时常穿梭于门诊及住院部,对相关病人的诊疗进行把关,并多次深入偏远山区参加义诊活动,得到了通渭县各级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肯定。2020年8月中旬,经福清市医院第3批赴通渭县挂职支医团同意,原定一个半月的医疗支援延长至3个月。随后,我有幸被选为福州市支医代表参加“2020福州定西经贸文旅交流周”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言。

携手扶贫 实现小康梦

面对通渭落后的现状,福清各界通过多方渠道筹措了2亿多元的资金,用于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其中,福清卫健系统在对通渭进行人才、技术帮扶的固定工作以外,累计捐赠3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通渭县医疗建设,帮扶通渭县成立了影像、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极大缓解了当地“缺医”的现状,得到了甘肃省及定西市卫健系统的高度肯定。携手扶贫,彰显了福清人民的仗义和豪情,也彰显了福清与通渭人民的真挚友情。

我只是福州与定西对口帮扶众多工作者中的一员,经过整个帮扶团队的共同努力,福州为定西留下的还有很多。就在这3年里,家住木厂家园小区的贫困户们在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扶贫车间里当上了工人,他们坚信扶贫车间不只生产了服装,更“生产”了幸福;就在这3年里,陇西县扶贫车间变成了一座座食用菌大棚,贫困户们从打工人员变成了大股东;就在这3年里,临洮县的田地变成了智慧农场,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机械化设备,使这里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和以销定产的商业模式;就在这3年里,岷县的中蜂产业使当地的贫困户们实现了小康梦……

在通渭工作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两地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并切身体会到了东西部扶贫这一创举为贫困地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重新凝望定西这片土地,我相信,定西南山上的“福州林”将永远苍翠。我相信,两地携手扶贫的道路必将充满生机。我相信,福州在定西留下的扶贫火种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