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留痕 西禅寺楹联中的槟城华人
2024-12-1709-56-30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杨小霞 周晶纯

1734400615358318.jpg

西禅寺楹联

在近代历史中,福州西禅寺与南洋槟榔屿关系密切。槟榔屿自1786年莱特开辟以来,华人大规模移居而形成华人社会,尤其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富商巨贾迁居于此开展贸易活动,槟榔屿成为南洋地区的商贸重镇。反观彼时的中国佛教却处在衰微之中,由于当时国弱民贫,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佛教事业,许多寺院凋敝破毁。为了维持与修复凋零破毁的寺院,闽中僧人只得南游东南亚一带在华侨中劝缘募捐,福州西禅寺的微妙禅师为其中之重要人物。

微妙禅师,原名耀源,号雪庵,俗姓朱,仙游人,15岁出家福州西禅寺,得戒于海贤和尚,后往鼓山涌泉寺清修10年。清同治末年返西禅寺,见寺院破败,发愿重建。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数次前往新加坡、缅甸、菲律宾、泰国等国华侨中募款修建西禅寺。对此,清朝末年的一代名医力钧(永泰人)在深入考察马来亚、槟榔屿等东南亚地区华侨社会后撰写的《槟榔屿志略》中,专门提到福州怡山长庆寺僧微妙法师三至槟榔屿筹捐的事迹。微妙禅师之徒贤惠、性慧二位法师,后又在新加坡创建莲山双林寺,在槟城创建竹林双庆寺,作为西禅寺之海外廨院,至今奉西禅寺为本山祖庭。目前,西禅寺中所保留的众多槟榔屿信士所捐献之楹联石柱,即为微妙禅师当时募化之遗存。

在西禅寺的诸多石柱楹联中留下姓名的槟榔屿华侨之中,最著名之人物当数辜尚达,法堂石柱上的“依室散花”一联上的落款为“槟榔屿绅士辜上(尚)达率男桢辉桢吉桢善桢修桢顺敬题”。辜尚达(1833—1910年),亦作上达,漳州海澄人,出身于南洋辜氏家族,其曾祖父辜礼欢是第一位华人甲必丹暨槟榔屿英殖民市政府第一任议员,辜氏一家发展成为槟榔屿的华人望族。相较于其曾祖,辜尚达之成就丝毫不逊色。在槟榔屿的大英义学接受英文教育后,辜尚达成为槟榔屿最高法院的一名部属官员,当年英女王维多利亚次子爱丁堡伯爵游览槟榔屿时,就下榻在他的私宅。辜尚达也是槟岛首位华人太平局绅,任市议员,并在1880年创立饷码公司,被誉为当时槟榔屿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他对小贩阶层的福利非常重视,关心他们的疾苦,因此甚得下层人民的拥戴。辜氏家族是19世纪对槟城影响非常大的家族,为促进当地社会繁荣、促进槟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辜氏子孙蕃衍,无论从政、从商或从事学术研究,都有辉煌的成就,比如近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即为辜尚达之同辈兄弟,为辜礼欢第三子、拿督辜龙池之孙。

“法界喜重新,荔子双株,香火难忘桑梓地;慈航神普度,槟榔一水,诗禅闲证木樨天。”这副西禅寺中内嵌槟榔屿地名的对联,同样出自槟榔屿侨民之捐献,落款为“原籍福建漳郡海澄县侨居槟城信士邱天德敬书”。邱天德是当前史学界研究19世纪槟城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时至今日,马来西亚槟城亚依淡的天德园、天德路,以及贯穿天德园的天德大道均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邱天德是当时槟城最著名、最有势力的秘密社会——建德堂(亦称大伯公会)的首领。建德堂是19世纪槟城闽帮第一秘密会党,于1830年左右以“福建公司”的名义成立,拥有巨大影响力,会员有五六千名之多,统驭了当时槟榔屿上的绝大多数男性福建侨民。邱天德的商业版图宏大,包括了饷码、船运、贸易、种植﹑典当和保险等多个领域。他曾领导并参与1867年的槟城大暴动,一度遭英殖民当局判处死刑,但之后不久便撤销判决,再度成为槟城等地最有势力的饷码商。邱天德晚年投入社会公益活动,担任许多重要华团如平章会馆(现槟州华人大会堂)、广福宫等处要职。

之后,其家族更是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中山第一次抵槟大约是1906年,原本打算要见邱汉阳(邱天德之子)并在槟城募款,但邱氏不敢接见他。这是由于当时的槟城华人群体主要分化为两大流派,一派是追随以康有为为核心的、鼓吹君主立宪的保皇党,效忠清廷;另一派则是支持孙中山推翻清廷,倡导中国革命运动。尽管保皇党初期获得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意识到清廷的衰落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于是掉转方向支持孙中山,捐助革命,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在槟榔屿,社会精英阶层长期由闽南方言群的漳泉人与潮汕人构成。客家人胡泰兴是槟榔屿第一位著名的客家华侨实业家。与辜尚达和邱天德一样,他也在西禅寺的石柱楹联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其对联落款为“钦赐同知衔原籍汀州永定县侨居槟榔屿胡岳东率男汝宣炎宣敬立”。

胡泰兴,字岳东,原籍闽西永定县下洋中川村,世居槟榔屿拜六拜镇。胡泰兴父亲胡育增于清乾隆末年去槟城谋生,是当地大地主苏格兰人布朗氏所雇用的农业工人。后来,胡育增自己开始种植胡椒,并逐渐扩大经营。19世纪中叶,胡泰兴在接手父亲的产业之后,经过一番打拼,不仅拥有大量椒园,在马来亚号称“胡椒大王”,还在闹市区开设商行,积累了雄厚的财富。由于在童年时期受过私塾教育,后又在大英义学学习英文,胡泰兴精通中英文字,社交广泛,加上平日又肯帮助侨胞,热心社会公益,成为当地著名侨领。1883年,槟城成立第一届市议会,胡泰兴当选为议员,是槟城华侨中第一个参与执政的人。为了纪念胡泰兴,槟城有4条街道命名为“泰兴路”。迄今为止,广大华侨仍公认“泰兴伯”是老一辈华侨的楷模。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