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家训
病牛
耕梨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释文】
这是李纲自我题照的一首小诗。诗中写了一头老而病的牛,累卧残阳之下,没有人怜惜、没有人同情,但是它并不计较。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天下老百姓皆能获得一饱,即使耗尽一身力气,累倒、病死在残阳之下,它也心甘情愿!
“耕梨千亩实千箱”:老牛一生耕耘了很多的土地,收获的粮食装满了很多的箱子(指贮存粮食的仓库)。
“力尽筋疲谁复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的劳作,到老了,百病缠身,力尽气竭,可是有谁同情和可怜它呢?这是诗人的一种抒发不平的诘问:世人对“力尽精疲”的老牛,怎么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怜悯呢?
“但得众生皆得饱”;虽老而病,不被人怜悯和同情,显得那么的孤独和凄凉,但老牛志向高远,以毕其一生为众生求温饱为己任。
“不辞羸病卧残阳”;不辞:不推辞,表现一种意志的坚定;羸:瘦弱;残阳:即将落山的太阳。
这首诗写于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也就是高宗建立南宋政权的第六年,这时的李纲刚从贬谪地——广东省琼州半岛东南方靠海边的万宁,“遇德音放还 挈家邵武”居住的第二年,又遇范汝为起义进攻邵武,带领全家避难长乐,这首诗大约就是这时所写,李纲此年50岁。
李纲在长乐家中,一日傍晚时分,从田间返家,路见一瘦弱老牛,无力地斜卧草地,懒洋洋地咀嚼着青草。李纲见景生情,回想自己30岁科举中试步入仕途,不久因论列水灾,被贬沙县;此后,金兵侵犯中原,力主抗战,成功保卫京师,又调和两官,建立卓著功勋,然而却屡遭谗谤,数被贬谪。徽钦二帝被掳,高宗承继大统,自己担任宰相80日,竭尽心智以图恢复大业,中兴气象已现,却壮志难酬,仍遭贬谪,而且是被贬往“皆骚人放逐之乡,与魑魅荒绝,非人所居之地”。想这一生遭际,上上下下、忽升忽贬,不就和这老牛一样,有谁来同情和怜悯呢?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李纲志在为天下众生皆得温饱、安居乐业,个人安危、官职升黜,皆不在意,就像这老牛一样,尽管没人同情和怜悯,照样辛勤耕作,晚景虽然有点凄凉,那又能怎样呢?
整理翻译:刘荣贵。
收集整理单位:邵武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来源:《福建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