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沈祖牟临终牵挂孩子读书
让孩子多读点书有办法的话都上大学吧
沈袓牟(1909—1947),字丹来,是沈葆桢的嫡长玄孙。宫巷沈家自沈廷枫(丹林)之后,长房长孙表字必用一“丹”字,如沈葆桢字幼丹,沈玮庆字丹孙,沈翊清字丹曾,沈觐平字丹元,至1944年沈祖牟儿子出生,即以“丹昆”为名,这是沈家几代长房长孙命名的一个传统。
沈袓牟早年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拜访过鲁迅先生,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陈梦家关系密切,发表过新诗,被人视为新月派诗人。沈祖牟具有扎实深厚的旧学功底,这主要得益于其家学渊源,他的长辈、亲友无一不是当时福州的宿儒,又师从何振岱,如果不是早逝,在学术上必有大成就。沈祖牟嗜书如命,致力于藏书事业,除了养家,薪金所得,全部都花在了买书上。他特别留意搜集福建先贤著述,辑有《耑斋丛书》,手自抄写,都是极为稀见的闽人著作。当时福州富于藏书的有董执谊、林平冶、林汾贻、郭白阳、陈文涛诸人,沈祖牟与他们互通有无。就所藏而言,以沈氏为最富有,曾钤有“藏有吾乡郑氏注韩居、陈氏小琅嬛馆、杨氏冠悔堂、谢氏赌棋山庄四家书目手稿本”白文闲章一方,可见收藏之一斑。如郁达夫、卢前都曾来宫巷看过他的藏书,故在世人眼中,沈祖牟既是诗人,又是举足轻重的藏书家。
沈祖牟胸怀广阔,爱交朋友,博学健谈,生性至孝,他酷爱诗文,因父亲早逝,深知作为长子长孙的责任,故在中学毕业后选择就读能够养家立业的经济系。刚工作时,将薪水如数交给母亲陈氏(螺江陈宝璐之女),每逢生日,必跪谢母亲的生养之恩。
沈祖牟生有四女一男,在子女看来,幼年时难以忘怀的就是宫巷家中浓浓的书香气息。只要沈祖牟在家,总要诵读诗文,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彻屋里窗外。每年夏天沈袓牟在宫巷老宅都有一场颇为壮观的晒书之举,大厅内、院子里摆满了书,人还得守着,不时地翻动,通风晾晒。父亲爱书的风范,深深铭刻在他的子女心里。
沈祖牟重视教育,长女沈孟璎读小学时,沈袓牟亲自到中华书局为女儿买了一套三百多册的“少年丛书”,他不仅自己爱书,也教孩子学会找书看,收拾书,爱护书,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1947年秋,沈祖牟因严重的胃病在上海宏仁医院开刀治疗,不料手术后两天,呕吐不止,病情骤然恶化,终因抢救无效,溘然长逝。因事发突然,临终沈祖牟只再三嘱咐妻子:“让孩子多读点书,有办法的话都上大学吧。”弥留之际,关心的依然是孩子的将来,“读书”竟成沈袓牟心中最后的牵挂。
沈祖牟去世后,妻子张瑞美坚强面对,并将他的藏书全部捐献给福建省图书馆,茹苦含辛,上事婆婆,下育子女。他的五个子女后来都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各个领域各有建树,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
(来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