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雄教子及悬桶于刘氏宗祠
2025-03-1405-01-47来源:福建省图书馆

刘冠雄教子及悬桶于刘氏宗祠

能于实业上占一优胜自不患无啖饭地

刘冠雄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民国成立后,他继黄钟瑛之后出任海军总长,是民国时期第一位海军上将,此外还曾兼任过交通总长、教育总长。

1904年刘冠雄因“海天”舰触礁失事,作为管带的他难辞其咎,按律当斩。时为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出面保奏,力为援救,刘冠雄得以不死,因此对袁世凯极为感恩。

刘冠雄宦海沉浮多年,深知其中风波之险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千万不要当官,应投身实业,自立自足。他曾对长子学坚说:“今世实业生第一要着,宦海羁身,非计之得。吾受袁项城知遇,辞不获已,责任綦重,梦寐常不自安。甚愿汝曹勿入此途,但能于实业上占一优胜,自不患无啖饭地。”儿子听了默默领受。故刘氏子孙自此绝少涉入政界、军界,而多成为科学、教育、经济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刘冠雄于1914年回闽,同兄长刘懋勋、刘栋臣一同拜谒凤岗刘氏祖祠,并捐资倡议纂修族谱,刘氐族人于1920年修成全谱,共八十二卷,皇皇数十巨册,刘冠雄敦请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还有同乡名宿陈宝琛、林纾撰写序文,借以增色,敦行孝悌,和睦宗族。这是他为凤岗刘氐家族做出的一大贡献,用心之厚,令人钦佩。

刘冠雄出身贫寒,是闽侯橘浦乡(今闽侯青口镇)人,他的父亲刘克甡(穆庵),二十三岁时迁到福州水部街,以箍桶为生,沿街挑担为人劳役。因家境贫穷,他从少年至中年经历了诸多坎坷,但他本分经营,教子以义方,训诫儿子绝不能因贫穷而走入邪道。育有五子,除四子早逝外,余四子皆送入马尾船政学堂,成就其才。长子刘敦禧、次子刘敦本是海军造舰大监,三子刘冠南是海军轮机中将,刘冠雄于兄弟中排行最小,有文采,善交际,声望也最显赫。刘克甡待诸子成名后,被奉养在家,但他仍不肯丢掉箍桶担子,遇到家庭不和睦时,他老人家便挑起担子要上街去,以此来遏止纷争。

民国初年李厚基任福建督军兼省长时,曾出资为刘氏建宗祠,宗祠建于福州鼓楼附近都司巷,规模宏大。1920年,刘冠雄由京回乡参加宗祠落成典礼,特地叫人将父亲生前所用箍桶担的桶用银朱退光法髹漆,郑重高悬于祠堂正中的大梁之上,以示不忘本,这一举动当时颇得父老乡亲的称道。

(来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