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恂在家设东 、西教席
思想开明 东斋讲授旧学 西斋讲授西学
林长民之父林孝恂(伯颖),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在浙江为官多年,曾在金华、孝丰、海宁、石门、仁和等州县为官,后以杭州知府候补荐升道员,孙女林徽因就是出生于杭州寓所的。
林孝恂生性沉毅,处家庭孝友慈爱,五岁丧母,逢母祭日,曾泫然对家人道:“吾生而不得养,祭厚宁如养之薄耶?”
林孝恂居官廉勤,守正不阿,他的受业师是时任杭州知府的林启,林启在杭州开办中西兼修的学堂,开新学风气,林孝恂也深受影响,思想开明,很早就已接触西方文化。他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与夫人游氐育有子女七人,光绪十九年(1893)林孝恂就在杭州万安桥旁建林氏家塾,分东、西两斋,东斋讲授旧学,西斋讲授西学,并分别请了两位同乡教师来教授子女。一位是林纾,主东斋,林纾是古文名家,国学根底深厚,由他讲授传统文化。另一位是林白水,主西斋,讲授经世之学、中外时事及有关西方的文化知识。另外还聘请加拿大人华惠德、日本人嵯峨峙在家教授英文与日文。
林孝恂的这一做法极其开明,在当时可谓教育的革新之举,显然他是希望林家子弟能将东西文化融会贯通,以服务当世。家塾所中除了林孝恂自己的子女外,还有从家乡接来的侄儿,如黄花岗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组织起义光复福建的林肇民等,这些人后又多受林孝恂的资助得以赴日留学,故林家后辈子侄之所以多能成为福建近代史上杰出的人物,与林孝恂的倾力培植是分不开的,他的同乡、乌镇同知高向瀛谓其资遣子弟亲戚留学海外是“几罄其宦囊”。
(来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