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秉杰
长乐鹤上有一座山,称为龙门山,山上有一景观为“龙潭晓瀑”,飞流直下,曾被点为吴航十二景之一。有龙门,有龙潭,那必须有鲤鱼的努力飞跃,据传,鲤鱼只有跃过龙门,才能称为龙。鹤上沙京出生的李骐,少年时代常常与小伙伴们在这条龙溪上游泳摸鱼摸虾,直至进京赴考也从这龙门山走过,高中成龙。
李骐(1378—1425),原名李马,字德良,明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李马自幼聪慧,博闻强记,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且洞悉其义。年稍长,在长乐六平山“东溪精舍”师从陈洵仁,苦读深研,赋诗为文,下笔有神。
永乐十五年(1417)秋,李马参加福建乡试,取得第一,为丁酉科解元;次年春,长乐首石山再次发出轰鸣声,李马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又第一,为戊戌科状元。故有“三元及第”之誉。
永乐帝认为状元以畜名不雅,亲自用朱笔在“马”字旁添上一个“其”字为“骐”。三日后胪唱三遍,均无应答者,永乐帝忙解释说:“李骐即李马也,朕已为其改名。”李骐这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以后,李骐每写姓名,均将“骐”字墨书“马”旁,朱书“其”字。永乐二十二年(1424),李骐染病期间,得知永乐帝驾崩,带病哭灵,使病情加重。半年之内,又连奔继母和妻子之丧,身心疲惫,劳累不堪。洪熙元年(1425)十月在家中病逝,享年48岁。
李骐撰有《国史补》二卷。一代才子尚未有大的作为,就此陨落。大学士杨荣惜其英年早逝,为其撰写墓志铭,建特祠祀之,称曰“李氏特祠”。
李骐祠坐落在鹤上镇沙京上李村,面朝沙京街,背靠莲花山,现已修葺一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祠大厅的柱上,最引人注目的对联“秦河怀厚德,翰苑仰芳名”,正是李骐家世仕途的真实写照。
鱼跃龙门,是贫寒子弟在科举中一举成名后的美誉,李骐三元及第,享誉家园,常被民间传为:鲤鱼跃龙门。
为了这美好的寓意,学子进京赴考,家里或酒店都会专门烹饪“鱼跃龙门”这道菜为学子饯行,烹饪方式基本如下:将洗净的鲤鱼整只去鳞剖肚,花刀交叉切好,下入姜片、黄酒、胡椒、盐巴、砂糖、生抽等腌制十分钟,备用。
大锅注油,热成七成,将腌制后的整只鲤鱼,在干淀粉上沾裹,鱼头向下,鱼尾提在手上,渐渐下入油锅。待鲤鱼炸成双面金黄,体型弯曲,置之盘上。这时迅速调好酱料,用小碗盛有半碗酱油、白醋、砂糖、鸡精等,搅拌均匀,浇淋在刚刚起锅的鲤鱼上,撒入几颗葱花即可上桌。
金黄酸甜、外酥里嫩的鱼跃龙门,鲜美可口,且寓意吉祥美好,长期在长乐得到民众的热爱。但是,这“鱼”在东海之滨的长乐,也常常用海鲜黄鱼代替,味道更是鲜美异常。
《福州晚报》(2025年3月15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