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沈两家“亲社”家风
亲社人物劳寻思 儿曹内集修故事
林则徐有三女,分别嫁与刘、沈、郑三家。林、刘、沈、郑四家后代皆居于宫巷,刘家与林家为比邻,沈家与郑家对宇。百年以来,以林家为主干,四姓互结为连理,枝繁叶茂,多为中表之亲,早已成为历史掌故。
道光三十年(1850),是林则徐最后一次回乡,在乡居住约半年时光,林则徐设立“亲社”,招集戚族中子弟读书作文,亲自命题,除备餐款待外,还设有奖品,以示奖励,沈瑜庆《刘宣甫大令六十寿诗》就有“甲子一周陵谷改,亲社人物劳寻思”的诗句。后来林公的女婿沈葆桢仿其遗制,创设“致远社”,亦集亲属子弟读书,每月三课,每课一诗一文,一切办法以及试卷的形式等均依照当时书院具体而行之。
到了第三代沈瑜庆(沈葆桢四子),他于1901年秋从淮阳任上乞假回乡展墓,也仿亲社及致远社家课故事,以历史人物斐晋公、李卫公、王保保命题,令子弟各作七律三首,品评侄孙沈觐宸第一。1904年科举废除,各书院停办,独留凤池书院改为全闽大学堂,沈家兄弟亦仿先人之制自办家塾,都是本林公亲社的遗意。民国初年,林、刘、沈、郑诸家多客居北平,当时四家曾在中央公园集会,之后刘崇生又在上海招集过一次。两次集会各数百人,并摄影留念。两次发起聚会都是以亲社之宗旨相号召,故不仅只谈聚餐、游园、摄影,而且还有会文。沈瑜庆有诗“儿曹内集修故事”,算是纪实。
(来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