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瑛减食育子
2025-03-2604-38-10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何玉瑛减食育子

殖学勤于精 取法贵乎上

洗银营郑氏源自福清,清初郑君临迁至福州,至乾隆间郑廷相起即习儒业,善治生,慷慨好施。廷相有子郑楠,是国学生,善事母,后家道中落,性狷介,虽极困窘,也不肯向人借贷。

郑楠有妻何玉瑛,是大家闺秀,她的母亲是光禄坊林佶的孙女。何玉瑛淑慧知大体,工于吟咏,旁通绘画、弈棋,并精通音律,擅吹箫,著有《疏影轩遗集》传世。何玉瑛未出嫁时,即佐理何家事务,井井有条。兄病逝广东,一边强为欢笑慰母,一边谋返兄长的灵柩,又为兄长立子嗣。嫁入郑家后,育有二子:郑鹏程、郑鹏翮。儿子四五岁时,每天清晨即令坐在梳妆台前,亲自授书启蒙。儿子稍长上私塾,晚上回来,又亲自挑灯课读,为讲经史。她教子一绳以礼法,出入行坐,不许有一丝的轻佻,衣着稍有不整,便诘问令改正。因家贫,丈夫好学不务生计,何玉瑛不得不劳作养家,常常暗中自减己食,留给上私塾的儿子,她又怕儿子发现,便于饭底覆一杯,令上阜而丰,后来终被儿子郑鹏程发现了,郑鹏程面对贫穷的家境,悲泣不成声,自始吃饭时必待母亲吃完才进食。

何玉瑛有《口占勖儿》云:“殖学精于勤,取法贵乎上。功无一息宽,志欲千古抗。临渴而掘井,及泉乌可望。置身贤豪间,男儿何多让。”清婉可诵,勖子以“贤豪”,字字真至,字字情至,鹏程兄弟后来刊刻母遗集,读及勖儿之诗,犹是一字一悲。

何玉瑛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病逝,年仅四十四岁。郑鹏程于乾隆五十九年中举,嘉庆元年(1796)中进士,官至袁州知府。从此洗银营郑氏声名丕振,一门四代六人成进士,六人中举人,成为科举世家。郑氏鹏程以下字辈中有“世守孝友”四字,可窥其家风之一斑。读书为起家之本,循礼为保家之本,郑氏的兴盛,实皆基于何玉瑛的劬劳教子,且子孙又善继先人之志所致。

(来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