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八十年前的枪声
2025-04-0104-01-1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刘长锋

  半年前,笔者偶然翻阅《尚干林氏族谱》世聪公裔支谱大事记,其中几行记载令人心头一震:“1944年,尚干中房族人林福官与林依玉,在尚干淘江江口南洲因袭击日本兵被捕,遭12名日本兵绑于中院村牛眠山两棵大树之间枪杀……”此事令人疑惑与震惊,那八十年前的枪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出于对抗日志士的敬重与莫名的使命感,笔者想揭开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给抗日志士迟来的慰藉。

  半年来,笔者走访了林福官的次子林友松和独女林美英及其他亲属,还有退休中学历史教师、85岁的林志强先生,中院村原书记林善平和96岁老人林培灿等知情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情况,并获取了林美英工作单位五十余年前的档案记录,查阅了当地抗日游击队的相关资料。终于,尘封八十年之久的林福官与林依玉抗日被杀事件的轮廓,得以清晰展现。

  林福官生于1917年,原籍闽县尚干乡中院村。民国初,其父林其政为谋生计,从尚干乡中院村迁居仓山区城门镇前锦村岐尾厝。林福官有两男一女。其妻去世后,因尚干中院村老家尚有住宅和田产,林福官常携幼年子女回家乡打理农事,参与家族事务与祭祀活动。在此期间,他与尚干七里的进步人士多有接触,深受其影响,心中悄然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0年9月,闽中游击队副司令员兼福长平中心县委书记陈亨源(1901—1950)领导的地下党游击队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迅速扩展到闽侯尚干七里、永泰官烈等地。当时,血气方刚的林福官与林依玉,在尚干乡一位地下党组织亲友的动员下,秘密地加入了陈亨源的地下党游击队,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44年9月下旬,侵华日军悍然发动第二次福州战役。日军分路从连江定海湾与长乐漳港登陆,对福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侦察轰炸,妄图削弱中国守军的防御力量。9月27日,日军陆军第六十二独立混成旅团2000余人,从闽江口的晓沃、道沃、浦口、东岱等地登陆,28日占领连江琯头。10月1日,日军从连江分兵两路进犯福州,一路从潘渡、汤岭进击大北岭;一路攻占闽安镇与马尾。10月3日,日军从大北岭和马尾两路合攻,福州第二次沦陷。与此同时,日军在马尾对岸的营前设据点。为控制乌龙江下游(峡兜段)以及淘江北段两岸的尚干、兰圃一带,日军在峡兜分设据点,几乎天天派出汽艇小分队到这一带巡逻,骚扰当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陷入恐惧之中。尚干七里民众在地下党领导下,纷纷组织游击队,展开顽强不屈的抗争,林福官与林依玉也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致使林福官和林依玉惨遭日本兵枪杀?

  时光回溯至1944年12月中旬,陈亨源领导下的一个地下党组织在尚干南洲秘密召开重要会议,部署袭击日军的工作,林福官等游击队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在南洲袭击巡逻的日军。当时南洲与今中院村的目屿洲相连接,位于淘江北段口,是通往尚干七里的必经要口,地理位置险要,因此也是日军汽艇经常巡逻的地方。12月13日凌晨,游击队七八人早早埋伏在南洲稻田堘旁,欲乘夜袭击巡逻的日军。到了两三点,听到从峡兜方向传来汽艇“哒、哒、哒”的马达声,过了十几分钟,隐隐约约看见日军汽艇靠近南洲,日本兵如鬼魅般正在岸边张望。这时,还没等林福官下命令,不知哪位队员向汽艇开了一枪,引起日军警觉,知道岸上有人伏击,立即集中火力,向岸上反击。由于日本兵武器装备精良,游击队土枪不是他们的对手,日本兵一个个直冲向岸上攻击。林福官见势不妙,下令撤退。因他与林依玉是本地人,便主动掩护外地队员撤退,东一枪西一枪地迷惑日军。眼看外地队员消失在夜幕中,他才和林依玉往村里方向撤去。十几个日本兵人地生疏,又在夜间,搞得晕头转向。他们上岸后,一边胡乱开枪,一边往中院村方向追击。没一会儿,林福官和林依玉很快甩掉了日本兵。等日本兵摸到中院村,天快亮了,他们随即封锁了村口和江边,进村找人。

  此时,刚才的一幕惊动了中院村人。保长和随从几人知道事态严重,到村口探个究竟,结果就碰上了进村的日军。日军小头目会讲中国话,保长亮明“身份”后,日军小头目把刚才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下,认定游击队跑到村里,威胁保长说:“限定半小时内必须交出那两个人,不然的话,要血洗全村。”为顾及全村人的生命安危,保长即刻找村里的各房族长商议,大家一致认为,为免全村人遭难,答应帮日本人找林福官和林依玉。接着保长带日本兵到村西北的后门山弄,远远地指着林福官和林依玉的家。

  林福官和林依玉跑回家后简单收拾一下,来不及出村,村四面被封锁了,又听闻“抓不到他俩,日本兵就要血洗全村”,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乡亲们,为保全全村乡亲,也不想再跑再躲,就返回家中。不到半小时,日本兵按保长指的房屋,一边破门而入,一边鸣枪,入内后很快找到林福官和林依玉,带回驻地审讯,想从他们口中找到线索。然而两人皆铁骨铮铮,任凭刑讯逼供,守口如瓶,日本兵用尽一切狠毒手段,无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况,恼羞成怒,决意枪杀他们。

  1944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二)上午,天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即将发生的悲剧默哀。此时日本兵汽艇驶进中院村山边浦,保长等人已在这里等候。这一小队日本兵押着林福官、林依玉上岸,由保长引导,来到村南口处牛眠山。

  一行人来到山上,日本兵就把林福官和林依玉分别绑在两棵大树上,小头目一声令下,六名日本兵推弹上膛,瞄准二人,几声枪响过后,现场死寂,沉闷压抑。两位抗日志士英勇就义,林福官年仅25岁,林依玉28岁。

  然而,作恶多端必自毙。次年四月底,这股日本兵多次窜至尚干七里一带烧杀抢掠。5月1日,有12名日本兵又窜到兰圃山潘厝山寮抢夺,还杀害年仅14岁的抗日游击队员潘秀基和群众黄大妹,其暴行激起当地群众极大义愤,众人自告奋勇投身抗日行列。兰圃村抗日游击队向12名来犯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击毙了10名日本兵。在当地村民围堵下,余下2名日本兵见抗日游击队在他们逃亡的路上阻击,觉得无路可逃,相继自杀。至此,这股日本兵被全歼,为林福官、林依玉等抗日志士报了血海深仇。

  据今年86岁的林友松回忆:他五六岁在中院村生活时,常见父亲林福官夜晚擦拭枪支,还不时比划,有时会有陌生人前来密谈。后来父亲因袭击日本兵惨遭杀害,他沦为孤儿。父亲就义后,由族人草草安葬在今仓山城门后山,而今找不到,子孙们每年清明节都只能朝那个位置祭拜。

  《福州晚报》(2025年3月31日 A0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