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读懂中国”——意大利艺术家令和与他的“有福之州”
2025-04-1003-47-43来源:福建日报

 1744271315403658.jpg

令和熟练地泡工夫茶。

1744271326371549.jpg 

令和在创作中国龙。

今年是令和在福州的第14个年头了。尽管游历过北京、上海等中国繁华都市,但福州以其温润如玉的特性深深吸引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意大利人。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喧嚣,福州处处绿意盎然,古韵悠悠,城市规模不大不小,生活节奏不紧不慢,恰与令和不急不缓的性格相合。令和说:“在福州,我很幸福。”

一壶工夫茶

令和是个艺术家,工作室所在的福州国柱文化产业基地现在是全福州最大的旧货市场,藏着许多老福州的记忆宝藏,同时聚集了不少非遗老手艺人的工作室。“在这里我可以和很多艺术家交流,大家的状态很放松,而放松的身心是艺术家获取创作灵感的前提。”令和说,福州让他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松弛感,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去感受、思考和创作,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每天,令和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上一壶工夫茶,茶器齐全,手法熟练。“喝茶是了解中国之美的途径之一,去一个国家或地方,就应该多了解当地文化。”令和说,在福建,茶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待客之道。当他和中国朋友喝茶时,时常有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度对话。茶为他打开一扇门,看到中国文化的很多特点,比如同理心、和谐等。茶也让令和想起意大利的葡萄酒文化,可以欣赏其颜色、香气、风味。“但酒让人兴奋晕眩,茶却让人平静放松,能更好地与自己及这个世界相处。”

福州国柱文化产业基地前身是福建国柱混凝土有限公司。前不久,令和就地取材用混凝土、沙子和油漆创作了“山水”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论语·雍也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他看来,“缘分”可以通过山水间的联系来表达。当他把作品发到小红书上后,引来网友的热烈点评,还有网友建议令和可以读读《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章,其中以水为喻,阐述了道家思想中的至高德行。令和仔细阅读并回复了网友的留言。他觉着,艺术家不必非得往大城市挤,小红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能够和中国朋友进行深入交流,汲取灵感和建议,并不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四本《论语》

平日创作之余,令和喜欢坐在落地窗前的沙发上读读书。在他的茶几上,摆放着《论语》《道德经》《大学》等经典。仔细一看,光是《论语》,他就买了意大利文、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四个版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不同译本都有各自的好处和缺点,所以我干脆买全了,互相比对着读。”令和说,他很喜欢儒家提出的“仁”,在他的眼中,“仁”字的一边是自己,“二”代表世间万物,以仁爱之心与这个世界共处,是儒家留给世人的宝贵智慧和财富。他还专门创作了一套圣贤系列作品,目前已经完成了孔子和孟子画像。

童年时期,令和在意大利曾随母亲看过1986版《西游记》,他从此迷上了七十二变、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来到福州后,他又与孙悟空“重逢”。自宋代起福州就有猴王崇拜,现今仍有近百座以猴王大圣为主神的庙宇。在福州的霞江清泉庵,他惊讶地发现福州人最初供奉的是另一位猴仙“丹霞大圣”。后来,随着《西游记》的影响力提升,人们开始将他与孙悟空的形象融合。令和感到很意外:“因为以前在欧洲,人们重建一个地方往往是为了摧毁过去。但在这里,人们将两个传说融合在一起,和谐共存。这真的很酷,也让我思考中国文化中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令和喜欢去霞江清泉庵画大圣像。画画的时候,寺庙里的师傅还给了他一根香蕉,说是代表平安。令和很感动,对他来说,在神明面前吃香蕉是一种特殊的经历,感觉真的“很好很平静”,并称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最甜的香蕉。因为满脸的络腮胡子,令和有时被人喊作“悟空”。对此,他欣然接受:“我与中国很有缘分!”

几位师傅

仿佛冥冥之中就注定了自己会来中国。令和告诉记者,七八岁时,在意大利就有大人教他打麻将,爸爸则学过中国功夫。到了福州,一切都那么熟悉。他重拾旧趣,找爷爷奶奶们一起打麻将,不过自己出牌太慢,实在打不过老人家,甘拜下风。

至于功夫,他则如愿拜会了福建省非遗保护拳种“香店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林善泉大师。在小红书上,令和大力推荐道:“如果你来到福州市晋安区,我邀请你去拜访这位大师。他的智慧与对人的热情就像一朵新开的玫瑰花瓣一样珍贵。”他说:“很多外国人看了李小龙、成龙的电影,以为中国人都很能打。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国人其实很平和,我在福州从来没见过人打架,晚上也可以随便出去逛街散步,特别让人安心。”

几年前,令和成为纪录片《探秘福州》的出镜嘉宾,拜访结识了福州许多有意思的人,比如福州市级非遗“郑兴利剪刀”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郑力立。他传承的是一门百年制作技艺,做的是“一把可以用一辈子的剪刀”。采访结束,郑力立觉得令和长得像新疆人,于是骑上小电驴拉他去吃了拉面。令和说:“这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郑力立还答应下次带他去吃福州粉干。

闲暇时,令和常去三坊七巷、上下杭或烟台山的老厝逛逛,吃小吃,偶尔也听听闽剧,自己还专门买了把二胡。令和曾经创作过一本诗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在烟台山,他发现自己喜欢的法国著名诗人保罗·克罗代尔曾在福州担任领事,并在这里居住了9年,他住过的小洋楼至今保存完好。在福州,保罗·克罗代尔创作了《中国风物》《认识东方》等脍炙人口的诗作与文章。令和喜欢坐在保罗·克罗代尔的屋前,读他的诗句。保罗·克罗代尔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福州烟台山是一个“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这也是令和心中的福州。他为福州拍了不少短视频放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推广。“我很愿意把福州和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并邀请他们一起来到我的‘有福之州’。”令和说。

(记者 陈梦婕 文/图)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