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
家庭恩爱在至诚
愿汝有数句圣贤言语往来胸中
沈葆桢(1820—1879),原名振宗,字幼丹,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咸丰中任江西九江、广信知府、江西巡抚同治六年(1867)任总理船政大臣,主持福州马尾船政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近代海军人才。同治十三年,巡视台湾,处理中日交涉兼办各国通商事务,多有建树。光绪三年(1877)九月,升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任内整顿吏治,兴利除弊,关心民瘼,政绩彰显。卒谥“文肃”。著有《沈文肃公牍》《夜识斋剩稿》《沈文肃家书》等。故居在宫巷。
敬纫二妹[1]如晤:……三弟妇初学理家,吾妹有见到之处,务须明白指点,身为冢妇[2],承家本其专责,任劳任怨,倶无可辞。家庭恩爱在至诚,不在外貌,分如是,合亦如是也。
注释:
[1]敬纫二妹:林普晴,字敬纫,林则徐次女,沈葆桢妻子。
[2]冢妇:嫡长子的妻子。
点评:
亲爱至诚,则家虽分而实一体也。
笃初四弟[1]如晤:……父亲既不愿服药,勿过勉强,转生焦急。……晨昏定省,吾弟之责,总以先意承志[2],使老人心神畅顺,则病自渐瘥[3],勿徒强以所不欲也。禾、彤辈须教以留心侍奉,尤不可以任性,勿为致老人暗自郁闷,切切。
注释:
[1]笃初四弟:沈辉宗(1826—1893),字笃初,咸丰九年(1859)举人,历任长汀、尤溪教谕。
[2]先意承志: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3]瘥:病愈。
点评:
敬奉老人,先意承志。劳心谆谆,唯恐有失。如此细心具体,其孝养可知。
丹孙吾儿[1]知悉:……此时说勤俭二字,甚似迂谈,汝辈少读书,日驰逐于庸耳俗目间,必不以为可信。汝辈身齿[2]尚稚,生不逢辰,将来必有身临患难之一日,始悟言之不妄也。……功名得失不足介意,即八股试帖亦无关紧要,四书五经不可暂离,《纲鉴》[3]及先贤格言亦须时时留意,世风日下,再无数句圣贤语言在胸中,便成无所不至之小人,可惧也。作字须检点,来信“松”误作“髭”字,“典”误作“点”字,外人见之皆成笑柄。见人须认真请教,尤不可自讳所短[4]。
注释:
[1]丹孙吾儿:即沈玮庆。
[2]身齿:年龄。
[3]《纲鉴》:这里当指《纲鉴易知录》,
[4]自讳所短:畏忌别人说自己的短处。
点评:
俭以养德,非徒为货力计也。读书以立身为主,功名尚在其次,勤俭、谨慎、谦逊,皆立身之事也,故信中尤为突出。
丹孙阅之:……俭是自己的事,省事则自然省费。至外间账目须随时清还,不可只图自己便宜,忠厚非奢,刻薄非俭也。我欲汝读书者非急汝功名,愿汝有数句圣贤言语往来胸中,不致堕入流俗恶习耳。随时随地皆可读书,我目下羽檄填委,尚未废书。当家亦当总其大纲,至米盐油醋中馈[2]事,媳妇能之矣。
注释:
[1]羽檄填委:比喻军务繁忙。
[2]中馈:指家中烹饪、供应食物之事。《周易·家人卜》:“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点评:
“忠厚非奢,刻薄非俭”,真警句也。读书无定所,随时随地可以为之,亦孙权所以劝吕蒙也。
管樵、莲溪知悉:……熟读经史,返而求于心,则嬉笑怒骂皆入文章,无往非真趣,若只视为骗功名事,则拾人牙慧,与心何涉?……兄弟辈惟汝二人尚有志向学,其拓开见地,勉之,勉之。字须临帖,不可一日废也。
点评:
流傍门户,不如反求经史,经史熟则学有所本,辞章又何足道哉?所惜沉酣经史非一日可成,故人往往躁竞不为也。
云儿阅之:……我所望于汝者,读书立品耳。倘来之物[1],何足介意。谓不足以慰我,误矣。我甚不欲汝等沾染捐字。汝既不肯自专,以父命为重,我若不以正告汝,是大负汝一腔孝谨之心。……读书志在圣贤,豪杰且不足为,他何论焉。无坚忍二字,天下事一点担当不来;无特立独行之思,则步步落人圈套。能于书中寻出安身立命境界,炎凉世态岂足撄[2]吾心哉。
注释:
[1]倘来之物: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应得的东西。《庄子·缮性》:“物之倘来,寄也。”
[2]撄:扰乱,纠缠。
点评:
此篇论读书之道极为超卓,不愧为一代名宦也。今人多不知读书何用,观此篇所言亦庶几明矣。
玮儿阅之:……总之,钱有余则为害。做官之钱尤不宜有余,其中必有冤孽也。此辈闻此等事,当生警惕心。谚曰:毋过乱门。切勿轻易插入调处也。
点评:
居官者闻之,当惕然于心。
桃、雨阅之:……少年宜学俭,有福留晚年享之。多读书,少见客,则靡丽纷华无自入,亦正本清源之一术也。(以上八篇出自沈吕宁、沈丹昆《沈葆桢家书考》)
点评:
俭而后安,劳而后逸。正本清源,与圣贤为伍,乃能立身成人。
选自《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