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
侧隐念头 羞恶念头
辞让念头 是非念头
赵新(1802—1876),字又铭,闽县(今福州市)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庶吉士。同治五年(1866),充册封琉球国王正使。翌年十月,补授陕西督粮道。关陇间流民遍地,赵新上任数年,加强治安,恢复生产,振兴关中书院,兴修龙洞渠、霸桥等工程。光绪初年(1875),闽中发洪水,修书令其子捐万金助赈,光绪二年辞归,病卒。著有《还砚斋全集》。故居在黄巷。
当下动一恻隐念头,此便是民胞物与[1]的好处;当下动一羞恶念头,此便是忧勤惕厉[2]的好处;当下动一辞让念头,此便是不伐不矜[3]的好处;当下动一是非念头,此便是能举能错[4]的好处。(赵新《还砚斋文集》卷一)
注释:
[1]民胞物与:视人民如同胞,视动物如同类。比喻博爱。宋张载《西铭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惕厉:警惕,戒惧。《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3]不伐不矜:不自以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极其谦逊。
[4]能举能错:举,拿起来;错,放置。
点评:
此四者,源于孟子“四端”之说。苟能行之不疑,是守道以行仁义也。远之治国,近之立身,无不成矣。
选自《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