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红色遗迹》。
永泰县岭路乡的青云山群峰重叠、石壁林立,这里不但自然景观优美,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缅怀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青云山曾经是我党地下革命斗争的重点区域之一,分布在这里及其周边的革命基点村达二十五处之多。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青云山红军洞的革命故事。
永泰是福建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泰就建立了党组织。1934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幸存下来的市委委员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统一领导永泰、福清、长乐、莆田、仙游等闽中各县的斗争。
1936年,闽中党组织在青云山中建立了许多秘密据点,现在瀑布景区靠近天池处有一个大石洞,后来的人们都叫它“红军洞”。红军洞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岩洞,当年这里是闽中游击队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闽中特委领导人经常在这个石洞中开会学习,研究对敌斗争。1937年秋,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斗争,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在石洞中主持召开具有重要意义的闽中工委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协谈合作抗日事宜。经过谈判,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合作抗日协定。闽中游击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0师二三九旅特务大队。经过“泉州事变”后,这支队伍奔赴皖南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特务营第二连,投入抗日战争。
青云山的南侧山峦中有个村庄叫旗插鞍,1936年12月,闽中游击队在旗插鞍山顶旗头坞小庙里整训。特委领导王于洁、刘突军、黄孝敏等分别给战士们授课,传达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形势和方针,要求加强部队团结和纪律,同时组织军事演习,以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1940年,闽中特委还在旗插鞍、墩柄举办有40人参加的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国内外形势、研究扩大游击武装等问题。
1941年4月,日军疯狂地向华东华南入侵,福州、连江、长乐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5月,闽南特委机关迁到凤落后,在旗插安召开干部紧急会议,做出动员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奔赴长乐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永泰县委根据闽南特委会议精神,在青云山周围的凤落、对山、后圳等基点村发动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抗日游击队奔赴长乐前线,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后,闽南特委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在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坚决斗争中保存了革命力量。
在战争年代,青云山养育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为正义而战,他们留下的足迹和红色精神让这座经过革命斗争洗礼的青云山更加青翠动人,巍然屹立在永泰的东南方。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