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闽都-闽都人杰|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沈葆桢
2025-07-1011-04-58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人杰》。

沈葆桢是清朝洋务运动重臣之一,曾任福建船政首任总理大臣,创办了中国也是“远东”最大的造船厂、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沈葆桢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船政之父”、“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他勤政廉洁、严谨务实,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沈葆桢的故事。

沈葆桢,字翰宇,1820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童年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一步步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开始进入仕途。曾任九江及广信知府,又迁江西巡抚。

1866年,左宗棠创立福建船政,并推荐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在沈葆桢的努力下,短短5年时间,船政造船厂建成大小轮船15艘,其中110千瓦的船用蒸汽机技术含量和做工精细程度可以与英国造的船相媲美。这些生产出来的舰船装备了近代中国第一代海军。

在船政发展的问题上,沈葆桢富有远识卓见,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而重在学”。他制订了船政学堂章程,引进了西方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实行严格的管理方法,在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我国近代海军中许多的舰艇长、舰队司令、海军大臣、总长、部长,都是从船政学堂毕业的,船政学堂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同时,沈葆桢积极推行留学生制度,选派优秀毕业生到欧洲留学,为近代海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1874年,日本借口国民在台湾遇害而入侵台湾,日军在台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赶紧派船政大臣沈葆桢前往处理。

沈葆桢接受巡台任务后,对日军发出严正声明:“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他积极筹划部署援军赴台,同时组织人力在台湾海防多处要地修建大炮台,安放西洋新式大炮以巩固海防。再以船政所造的各舰船派驻澎湖、台北、厦门、马尾,以巩固门户并加强后勤保障。一连串的军事部署迫使日本通过谈判而撤兵,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用自己建立起来的海军震慑外国侵略者的一次成功行动。随后沈葆桢又采取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促进了台湾的发展,被誉为“近代台湾建设的第一人”。

1875年,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继续致力于开办洋务。可就在1879年,沈葆桢却因为辛劳在任上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爱国者,沈葆桢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建立起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并成功进行巡台保台。他派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赴欧留学,开放务实思想为中国近代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