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山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历史上,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多是从福州长乐侍风启航。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环山、沃野、派江、吻海”(《闽都记》),有“榕城”之美誉。城内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如玉带环腰,构成“三山一水”的城市独特风貌,故“三山”成为福州的别名。穿城而过的晋安河、白马河给福州增添了柔媚,因而古人也称福州为“江城福地”“海国蓬瀛”“山川灵秀所都”。
福州历来是福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号称“八闽首府”“闽中首邑”。闽都文化是指有史以来生活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闽都文化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中原文化为主体,融汇了海外文化,具有领风气之先、开放和包容的鲜明特征。它涵盖了明清时期福州辖属的十邑,影响了闽东广大地域,是几千年来福州人民培育的人文硕果。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侯官文化、古厝文化、昙石山文化、福文化等,都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州与海外交往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原因盖出于依山向海的地理环境。《山海经·海内南经》曰:“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福州人的海洋基因,自人种初兴的史前时代便已经烙印在族群发展的血脉之中。自两汉以来,福州一直是中国海外交通的国际性港口之一。
福州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港口条件、悠久的交流历史、高超的造船技术、熟练的航海技能、发达的海上航线、丰赡的地货特产、深厚的人文底蕴,把中国的特色物产、科技知识和思想文化传播到海外,同时带回海外的特有物产和风格多样的文化。通过不断增进与各国的交通贸易与文化交流,赢得良好国际形象和美誉口碑。直至近代,造就一批开眼看世界、引领新风尚的社会风云人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福州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了“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珍贵的史迹遗存,见证了航海贸易的发展,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重要枢纽。
“莫道重洋隔,真情胜比邻。”福州通过海上交通、移民、宗教传播、工匠的往来、物产移植、思想与文学艺术的传播、友好访问等方式,源源不断地保持并开拓着与海外的文化交流。闽都文化也在这个双向互动的交流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海外文化交流是闽都文化最鲜明的个性之一,这又使它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与海外的长期交流中,福州不断内聚潜力,外向发力,探索实践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向世界展现了国际化城市的范型。
《闽都文化在海外》是反映闽都文化海外交流的一块奠基石和一座里程碑。作者是闽都文化研究院院长,深耕闽都文化多年,厚积薄发,梳理回顾了延续上千年的闽都文化海外交流传播史。凭借理论思考和田野调查的优势,通俗易懂地讲述了闽都文化在海外交流的主要途径、累累硕果和重要价值。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闽都文化海外交流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生动鲜活的福州人和闽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彩事例,较为全面展现了闽都文化丰富的海外交流文化积淀,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人们了解和研究闽都文化海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福州晚报》(2025年7月12日 A07版 二梅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