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闽都-闽都历史|马尾船政的创立
2025-07-1504-23-51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历史》。

马尾船政,是指晚清时期朝廷在福州马尾设立的“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它是大清王朝为追求富国强兵,实施洋务运动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马尾船政的创立,有力推动了中国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马尾船政创立的故事。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亲身体验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认识到要巩固国防,抵御外侮,就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防务体系,必须拥有近代化的新式军队和军事工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时代浪潮下,19世纪60年代中期,晚清社会兴起了一场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奏清廷,提出设厂自造轮船的主张,很快得到清廷的批准。经过实地考察,左宗棠选址在马尾三歧山下的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开阔地上。此地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处于闽江下游,拥有天然良港、马江险要,航道狭窄,易守难攻,又毗邻台湾,可以就近从台湾运输造船所需木材和煤炭,而且距离福州城区也较近,便于闽浙总督管理等。

正当左宗棠积极筹备船政建设时,因西北军务紧急,清政府下令将其调任陕甘总督。离任前,左宗棠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才干出众,兢兢业业,使船政创建大获成功。后人评价说:“船政创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马尾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办学堂、造兵舰、制飞机、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被誉为“中国自强之道”。马尾船政建成了东亚首个大规模造船工业基地,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舰船。马尾船政是中国近代教育发祥地,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西式高校、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马尾船政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打造了中国第一支舰队。

马尾船政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效仿西式教育,开办船政学堂,育才强邦。培养了邓世昌、刘步蟾、严复、詹天佑、陈季同、罗丰禄、高鲁等一大批军事、思想、外交、科技人才。在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中,船政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充分体现了舍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马尾船政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海权建设、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果丰硕。其折射出来的爱国自强、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重视科教、重视海权的时代精神,以及融通中西、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船政文化。这种文化精神内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将继续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发挥重要的精神力量。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