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琉球——仓山齐安齐氏宗祠
2025-07-1710-43-0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刘长锋/文 林振寿/摄

1752720386580716.png

仓山齐安齐氏宗祠亦号“蒙正堂”,有“固始漂一叶,蒙正发万枝”之说。

  在仓山区盖山镇,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宗祠——齐氏宗祠。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的古建筑,历经500余年风雨,依旧以庄严肃穆的姿态,彰显着家族的辉煌与历史的厚重。

  祠堂风华 古韵今承

  齐氏宗祠位于齐安村下埕69号,坐东朝西,为全木结构搭配土筑风火夹墙,雕梁画栋间尽显明清建筑风格。五座大厅次第排开,三个天井承接天光,营造出凝重深沉的氛围。整座宗祠共三进,由前厅、大厅、神主厅、覆龟亭、书院等组成,封火山墙二坡顶。门外有两排夹杆石,共16对,其中4对为清代原物,其余12对为2002年重新打造。作为古代科举荣耀的象征,它们无声诉说着齐氏家族往昔的辉煌。

  步入宗祠,青石铺就的甬道笔直延伸,两侧石鼓威严伫立。屋檐下,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人物故事、花鸟鱼虫跃然眼前;砖雕影壁上,“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寓意深远,寄托着齐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宗祠经多次修缮,凝聚了家族的力量与传承精神。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石砌围裙与旗杆挺立门前,彰显家族荣耀。清顺治十八年(1661),公婆庵后座拔地而起,增添庄严气象。1712年,二层楼祠厅完美落成,拓展祭祀空间。20世纪50年代,宗祠曾作为齐安小学使用,后又改为纸箱厂。

  2002年,在齐光远、齐上闰等族贤的倡导下,海内外宗亲筹巨资再度修缮宗祠。如今,祠堂占地面积1936平方米,相较周边同类古建筑,规模更为宏大;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勾勒出恢宏大气的空间格局。祠厅内74根联柱撑起一片天地,名家楹联龙飞凤舞,古今匾额熠熠交辉。

  楹联“九曲入明堂当朝宰相;数峰插天外积世公卿”“天池长发凤池祥;金镜预占蓉镜瑞”原刻于齐氏入闽始祖墓前,“文革”期间被族人搬迁至齐家祠堂台阶处。这两副楹联彰显了这个家族的历史、文化及价值观,书法精美,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1752720411790961.png

齐安齐氏宗祠内景。

  闽地开基 堂号“天池”

  经考证,齐氏入闽始祖为齐协律(一说为齐抗,讳协律)。唐德宗初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齐协律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福建,被高盖山北支脉齐坑山的山水灵气所吸引,定居于此,取“齐安”为地名,寓意“齐姓安居”,自此开启了齐氏家族在闽地的传奇篇章。

  齐协律,河南汝南郡人,生于唐开元元年(713)五月,卒于唐贞元二十年(804),与夫人郭氏合葬于高盖山天池岭。“天池”堂号便源于此,象征着齐氏家族如天池之水,源远流长。历经岁月,齐氏家族在闽地开枝散叶。至清初,齐氏已繁衍为“五房四村”的规模:忠支派天泰,居齐安村;恭支派天祥,居湖边村;懿支派天瑞,居蛟边村;宣支派天性,居吴厝村,四村基本相连;唯和支派天平,居洪山梅柳。

  齐氏族人在迁徙与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勤劳善良、团结互助的家风,从江南水乡到东海之滨,从国内到海外,齐氏后裔遍布江西、浙江,福建的连江、长乐,远至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欧美等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延续家族的血脉与荣光。

  1752720434443374.png

宗祠空间格局恢宏大气。

  才俊齐鲲 出使琉球

  齐安齐氏在科举时代人才辈出,“文武兼修”是宗族的传统。据传,始祖齐协律于唐德宗时曾官拜要职,开家族荣耀之先河。宋、元、明、清四代,家族还出了13位进士、27位举人、1位武举。其中,齐弼、齐鲲“父子双翰林”的佳话传颂至今。

  乾隆四十六年(1781),齐弼高中殿试二甲,荣授翰林院编修。他历任湖南醴陵知县等职,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廉名远扬。在翰林院任职时,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潜心著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齐弼其子齐鲲更是少年得志,17岁中举人第二名,26岁赐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深造。嘉庆九年(1804),齐鲲以优异成绩留任翰林院编修。齐鲲凭借端正的品行、出众的能力,于嘉庆十三年(1808)被特赐正一品,担任琉球册封正使。他率领庞大使团,乘坐长约20丈、宽约6丈的特制册封舟,穿越波涛汹涌的东海,远赴琉球。在册封仪式上,他以庄重的礼仪、渊博的学识,圆满完成册封使命。

  当代,齐氏家族的辉煌仍在延续。游泳名将齐晖就从这里走出。齐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游泳天赋,在世界泳坛上,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多次斩获世界冠军,打破多项纪录,用拼搏与汗水,为祖国争光,为家族添彩。

1752720466209435.png

仓山齐安齐氏宗祠内景。

1752720486404617.png

十一代同堂牌匾。

  文武兼修行第传家

  行第世次,是齐氏家族传承的密码。旧谱中一世至二十世的编排,因岁月久远大多失传,仅存二十一世叔理和菊庄领子编排的内容载入续谱。

  1994年夏,在齐氏宗祠的祭祖仪式上,懿房“上”字辈族人齐上志牵头,46位老一辈宗亲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确定了二十一世至四十世行第世次:“天启汝以昌,继世希孔孟,文章光上国,忠孝振家声。”天池居士广觉又续题四十一世至六十世行第:“英明崇永寿,孝道保长生,恭敬存礼治,谦和益贤良。”这些行第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排列,更是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继世希孔孟”体现了齐氏家族对儒家文化的尊崇,教育子孙要以孔子、孟子为榜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振家声”则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是家族兴旺的根本。如今,齐氏家族中,三十二世“章”字辈与四十二世“明”字辈十一代同堂的盛景,彰显着家族的兴旺与传承的力量。

  新时代,齐安齐氏宗祠焕发着新的生机。古朴典雅的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庄重肃穆的祭祀,传承着家族的精神。这里不仅是齐氏族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为游客探寻历史文化的胜地,还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现在,齐氏宗祠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展示齐鲲出使琉球的爱国事迹,培养后人的家国情怀。

  数字化“寻宗”到榕图

  我们向市民读者强力推荐福州市图书馆精心构建的两岸宗亲文化与血缘联结的重要数字资源平台——闽台家谱体验中心。该中心收录300多个姓氏,6000余种,4万多册的族谱,其中包括郑成功、陈宝琛、萨镇冰、施琅、颜思齐等众多历史名人。只需输入祖先名号、家谱所在地区、源流、堂号等关键信息,即可迅速定位到目标家谱。使用者还可以在线编修家谱,创建个人家谱空间,实现家谱的续修与创意编辑,欢迎市民读者到福州市图书馆内进行体验。

  《福州晚报》(2025年7月17日 A05版 榕图·闽都宗祠寻脉)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