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茶港”书写对外开放新篇章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7月31日第8版
太平洋的风拂过闽江口,推来万顷碧浪,铸就天赐的避风港——福州港。
这里环山沃野,派江吻海,上连四郡,外通诸洋。两千年前,福州先民从此出发,劈波斩浪,一代代接力开拓出绵延万里的“海上航路”。
它承载着郑和七下西洋的荣光,也刻录了马江海战的呜咽;它曾创造“世界茶港”的传奇,也开启了近代海军的求索之路……
而今,从扬帆远航的壮阔史诗到万商云集的现代枢纽,风帆与巨轮在同一个港湾相遇,诉说着这片土地向海而兴的开放故事。
风起太平港
1992年的夏天,福州长乐仙岐村的宁静被打破。村民在海边沙地挖掘地基时,意外发现了几尊泥塑神像。经专家考古发掘后,一座古地宫遗址伴随着50余尊神像和数十件陶瓷、古币等文物重见天日。
其中,一座彩色塑像尤为夺目。这是一个高130厘米的男性坐像,他面容慈祥,姿态端肃,身披贴金纹饰的红色蟒袍,足蹬皂朝靴,左手轻放膝上,右手扶着腰间白玉带。2003年,经权威专家鉴定,这尊塑像被认定为我国当时发现的最早的郑和塑像。
为何郑和塑像会深藏于福州的海滩之下?答案指向六百余年前那场改写世界航海史的壮阔征程——郑和下西洋。
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出海前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1930年,长乐南山出土《天妃灵应之记》碑,碑上所记的“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铭文,正是这片土地作为郑和船队核心驻泊基地的历史遗存。
“郑和屡屡选择福州作为开洋出海港,一是因为福州每年10月至次年7月规律性的东北风与东南风为船队往返提供了绝佳动力;二是太平港水面开阔,可泊数百船,四周山峦环绕,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此外,明初福州市场繁荣,物资充沛,船队下西洋所需的大量粮食、木材及商品,绝大部分得以就地采办。”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玉祥说。
福州从汉代就设“东冶港”,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从地理、人员、造船等诸多因素考虑,福州都具备绝佳的侯风开洋条件。
福州港江阴港区码头(林善传 摄)
于是,便有了史书上描绘的震撼一幕:郑和船队二百余艘宝船云集太平港,船队在此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给物资,祭祀海神,港口繁忙异常。《长乐县志》记载:“三宝太监驻军十洋街,人物辏集如市。”
28年间,郑和船队从这里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直抵非洲东岸与红海之滨,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内陆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经此走向世界,福州港成为连接中国腹地与世界的交通要道。
茶香万里的“世界茶港”
郑和七下西洋的繁荣景象倏然而逝。此后的几百年间,海禁、倭乱、闭关锁国使海路不畅,严重阻碍港口的正常航运和贸易,福州港对外贸易渐呈衰落之势。
茶叶的流行,给福州港带来新的机遇。
17世纪,荷兰商人将武夷茶运至欧洲,这一产自闽江上游的茶叶开始风靡西洋,赢得“中国茶”的美誉。18世纪起,武夷茶成为英国皇家饮品,王公贵族竞相品尝。
彼时,清政府仅开广州一口通商,武夷山的茶叶抵达珠江口要翻山渡河,途经千里,整个过程时间久、耗费高。英商一直想打通武夷山沿闽江直通大海的航运通道,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因此,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时,福州成为英国极为看重的商埠。“福州、厦门两地之所以被英国看中,就是为其攫取茶叶提供运输便利,所以在《南京条约》谈判时,英方强烈要求加上福州。”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叶红说。
不过,福州是八闽首邑、政治文化重地,即便开埠,清政府也并未真正允许外商从福州贩运茶叶。直到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从武夷山输往广州、上海的茶路,福州港的茶禁才被迫解除。欧洲商人发现,沿闽江顺流而下,将茶从武夷山运往福州港只需4天,比运往广州、上海要快得多。
从此,数量庞大的茶叶装袋封箱,从福州港行销海外。
据统计,1854年到1872年间,从福州港出发的运茶帆船占中国港口出发船次的56%,福州港输出的茶叶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福州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港”。
始建于宋代、一直作为闽江航道标志性建筑的罗星塔也因此成为众多西方水手口中的“中国塔”。漂洋过海的邮件只要写上“中国塔”,便可准确无误地寄达福州马尾港。
海丝之路的贸易枢纽
7月11日,在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之际,福州港上演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在距离罗星塔不远处的江面上,数位史志、考古、船政专家学者共聚“海巡06”轮,就海洋文明深度交流,碰撞思想。
“福州港以百川入海的开放性,呈现出较强的国家海洋战略支点特性。从东汉东冶港的轴舻相接,到水下考古发现的沉船,莫不如此。”福建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余慧君回溯道。
上世纪90年代,福州港迈出“向海进军”新步伐,开启外海深水港区建设的战略转型。历经数十年的建设,福州港已从过去最大靠泊等级不足万吨、全港货物吞吐量仅为89万吨的闽江河口小港,发展成为涵盖河口港与海港、最大靠泊等级超30万吨、年吞吐量达3.35亿吨、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19位的国际深水大港。
2024年8月8日拍摄的福州港江阴港区自动化装卸作业现场(林善传 摄)
如今的福州港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丝路海运’品牌航线在此密集开行,织就到达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80条内外贸航线,通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贤顺说。
此外,海陆联动也为福州港拓展了新的朋友圈。自2022年7月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福州港中欧班列已畅达五国十四城,一条横贯亚欧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正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优势,福州港的临港产业也在破浪前行。中印尼“两国双园”已建成5条跨国合作产业链,福清江阴万华集团、连江申远新材料、港电储一体化集群、罗源钢铁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串联起一条生机勃勃的临港经济带,支撑着多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
“福州港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续写着从‘世界茶港’再出发的崭新传奇,让‘中国塔’下的开放潮声,响彻世界,奔向未来。”余贤顺说。
(文/记者 周义)
《参考消息》(2025年7月3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