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金鱼游记
2025-08-2304-00-0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清贤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诗意盎然的时节,我踏上“作家看闽侯”采风之旅。车窗外,春天正把风景调成高清模式,远处的山一座叠着一座,像绿色海浪在翻涌。

  民间有云:“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早在2013年,福州就荣膺“中国金鱼之都”称号。2023年,福州金鱼产业更是创下了年产值、高端金鱼出口量、养殖企业数量、养殖自动化程度等多项全国第一的佳绩。

  追根溯源,金鱼脱胎于我国的野生鲫鱼。随着时光的流转,银灰色的鲫鱼逐渐幻化成红黄色的金鲫鱼,又在漫长的家养岁月里,演变成了姿态万千的金鱼品种。晋代,人们开始记录红色鲫鱼的养殖;唐代,红黄色鲫鱼在“放生池”中自在游弋,为佛寺增添了一份灵动;南宋时期,金鱼家化遗传研究兴起,白花、花斑的色彩点缀在碧波之间;明代,金鱼住进了精致的鱼盆,池养之风也随之盛行。千年时光,金鱼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了岁月长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福州府志》以“金鲫,能变幻,可蓄盆中,俗呼为盆鱼”寥寥数笔,道尽金鱼的神奇灵韵,也勾勒出古人对这水中精灵的偏爱。

  此后,福州金鱼的命运跌宕起伏。明代,三坊七巷的深宅大院里,士族们将养金鱼当作风雅乐事;清代,南台银湘浦畔,数十家民间养殖户让金鱼走入寻常巷陌。

  改革开放后,福州金鱼养殖者循着闽侯的山水脉络,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这里闽江水系滋养出温润气候,洁净柔软的水质、丰富的天然鱼食,如同大自然为金鱼定制的摇篮。金鱼在这里四季畅游,不仅延续了百年传承,更在岁月沉淀中孕育出独属于闽侯的珍稀品种,开启了全新的传奇篇章。

  如今,闽侯成了国内重要的精品金鱼养殖出口基地,和京津、苏杭、广州并称中国金鱼四大圣地,“中国金鱼之乡”的名号实至名归。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抵达闽侯荆溪规模最大的潘氏金鱼养殖场。这里背山临溪,青山环抱,茂林修竹,远远便望见广场上人头攒动,游客们被水中的金鱼吸引,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踏入广场,十几个鱼缸整齐排列,宛如一方方剔透的水晶世界。手掌大小的金鱼在澄澈的水中遨游,它们色彩绚丽,身形优雅,将一池碧波搅成流动的绸缎。

  这里的金鱼品种繁多,高头金鱼头顶隆起如峰的肉瘤,宛如戴了一顶华贵的冠冕;龙睛蝶尾轻舒双鳍,蝶翼般的尾鳍缓缓舒展,在水中划出柔美的弧线,好似身着华服的舞者;珍珠金鱼周身银鳞粒粒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水泡金鱼脸颊垂着晶莹剔透的水泡,游动时晃晃悠悠,憨态可掬;而兰寿金鱼则以硕壮的身躯诠释着王者气度,雍容的游姿不疾不徐,圆润的身形恰似笑口常开的寿星,无愧“金鱼之王”的美誉。

  漫步鱼场,能看到闽侯金鱼的发展历程。从农产品到工艺品,再到艺术品;从农户散养到企业运作,再到园艺作坊,一代代养殖者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闽侯金鱼”流派。

  闽侯金鱼的辉煌,体现在众多奖杯与荣誉中。自1989年首获海峡花卉博览会一等奖起,“皇冠珍珠”金奖、全国金鱼大赛三连冠等纷至沓来,“闽侯金鱼”声名远扬,成为福州的文化名片。

  潘氏金鱼养殖场负责人潘国诚,出身三代金鱼养殖世家。四位叔叔皆是养殖高手。潘国诚自幼受熏陶,小学寒暑假就在叔叔的鱼场实践,1993年创业。一开始养传统品种收益低,后来他钻研改良品种,掌握了名品金鱼繁殖技术,实现年产百万尾,产品远销海外。

  潘氏金鱼能在国内外站稳脚跟,得益于科学管理与先进技术。潘国诚创新养鱼方法,将兰寿与锦鲤杂交,让兰寿色彩更加丰富,形态也发生变异,“潘氏兰寿”别具一格。

  兰寿在日本18世纪出版的金鱼书中称“卵虫”(蛋种),是中国金鱼传入日本后发展出的品种。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兰寿,经过精心的饲养,培育出了“闽侯兰寿”,在体型、色型、肉瘤、游姿方面都超过了“日本兰寿”,观赏价值更高,被誉为“金鱼之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鱼迷们称其为“福寿”,与“日寿”“泰寿”齐名,被称为“国寿”,闻名于世。

  在潘氏金鱼养殖场,有一种远近闻名的“奶牛兰寿”。这是潘国诚花费近10年,经几十次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它结实强壮,体色独特,培育过程极为严苛,几万尾金鱼经多次筛选,最终才留下几十尾。2018年,奶牛兰寿荣获中国(淄博)第二届金鱼大赛全场总冠军,身价倍增,一条五六厘米长的奶牛兰寿价值高达3万多元,极品奶牛兰寿更是拍出9.8万元的天价,吸引了众多外地经销商和玩家。

  如今的闽侯,是金鱼的梦幻王国,培育出了兰寿、狮头、虎头、琉金、绒球、蝶尾、珍珠、龙睛等10多个大类、80多个品系的金鱼。“养鱼先养水”,闽侯的养殖户们深谙此道:水清则无鱼,水浊则伤鱼,水肥则病鱼,水绿则养鱼。他们深知水质与金鱼生存的微妙关系,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岛”,设计循环水系统,让鱼池成为金鱼理想的栖息家园。

  在此基础上,“三段法”金鱼精养模式应运而生。它根据金鱼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性,分别在温棚繁育、小池定型、大池养成,金鱼成活率从不到70%提升到超过90%,鱼池产值大幅提高。

  我漫步在池畔,微风轻拂,带着池水的清凉。我满心好奇地探访着每一处角落,聆听着每一个故事。从繁华城区迁至宁静乡野,闽侯金鱼的迁徙之路,不仅仅是空间的转化,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昔日在盆中娇养的金鱼,如今在开阔的池水中自在生长,它们的身姿更加矫健,色彩更加绚丽。单一的养殖模式已蜕变为集苗种繁育、饲料加工、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粗放的传统养殖逐渐让位于专业化、集约化的精品培育。

  养殖户们还积极创新,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开辟新销路。直播让更多人了解闽侯金鱼,拓宽了市场,以关中村为中心的闽侯关源片区,已形成金鱼养殖集中区,7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汇聚于此,全村近千人投身金鱼产业,引领着村集体和村民踏上致富之路。

  依托深厚的金鱼养殖底蕴,闽侯县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多元融合。打造的金鱼小镇与关中村荆溪电商直播交流基地,让“金鱼+品牌+电商”模式蓬勃发展;举办福州金鱼文创大赛,挖掘金鱼文化内涵;部分养殖场转型为研学观光园,实现产业与文旅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金鱼产业园正稳步推进,以建设金鱼生态园区为目标规划游客服务、滨水景观、金鱼养殖、产业中心、休闲垂钓、农业观光六大功能区,深度融合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

  潘国诚表示,直播销售在金鱼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年销售额不断攀升。如今,闽侯县金鱼养殖场达43家,养殖面积1250余亩,年产成品金鱼1500多万尾,占全国高端精品金鱼的80%左右,“福州金鱼看闽侯”的招牌愈发闪亮。

  闽侯,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孕育了“闽侯金鱼”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观赏鱼,更承载着闽侯人的梦想与希望,在时光中续写传奇。

  《福州晚报》(2025年8月23日 A07版 兰花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