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29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无愧于绿水青山,造福于父老乡亲’的殷切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产城人融合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晋安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晋安区委书记林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晋安区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向着产业动能充沛、山水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砥砺奋进。
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福州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审定晋安区名,亲自部署、谋划、推动建设全省首家民办开发区——福州鼓山福兴投资区(现为福兴经济开发区),大力倡导全市上下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提供一切服务共同办好福兴投资区。在投资区成立一周年之际,他发表署名文章《从田野走向世界》,鼓励投资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无愧于绿水青山,造福于父老乡亲”。
林涛表示,这些饱含“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前瞻理念,时至今日仍在有力地指导晋安区的前进步伐。近年来,晋安区积极探索破解城区产业用地瓶颈的有效途径,通过“向天要地”实现空间倍增与平台升级,依托链群协同落地关键项目与创新平台,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将福兴经济开发区及周边打造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典范样板。
城区工业用地少、地价高,“僧多粥少”,怎么破?这是所有城区工业园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林涛介绍,晋安区多次优化福兴经济开发区空间规划,新建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从1.4跃升至3.0,可建厂房面积从125万m²增至400万m²,正在推动的A2-B光电产业园通过向天要地,实现都市工业“垂直生长”。目前,福兴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正全力复制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推进“一区五园”扩区增容,全力拓展都市型产业发展空间。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这是进入“后征迁时代”的晋安面临的又一“时代之问”。林涛认为,这要求晋安区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和“工业姓工”,强化创新驱动和链群协同战略,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推动新型工业化。
目前,聚焦总部型、都市型、服务型产业,晋安区形成以高意集团、华科光电等企业为龙头,集光器件材料产业、元器件产业、应用消费产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光电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电福富AI算法仓、韧性防灾平台等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入选福州市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是发展的后劲,晋安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首创全市首个区级“营商会客厅”,创新企业诉求“一天一转办、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分析”机制,深化“五全”招商机制,成立福兴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招商运营联盟,引导形成差异化协同招商格局。
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晋安区立足“有城有乡、有山有水”特色,以城市品质提升与民生保障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群众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连续三年获评省级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综合绩效优异县(市、区),城区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均居全市首位,2024年乡村旅游人数、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二,乡村振兴热度居全省首位。今年成功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双国检,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率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面向未来,晋安区将强化产城人三者之间的协同互促,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口、产业和城镇之间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振效应。
一是以城促产,构筑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持续深化“工业上楼”“政府+国企”等做法,加快推动“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升级,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以产兴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集群。壮大以光电、新材料、新医药等为主的新制造集群,推动软件信息、智慧物流、检验检测、供应链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赋能,拓展“晋享优服卡”、金融特派员、法律特派员等服务内涵,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是以城聚人,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区。坚持高起点、上水平、现代化,深化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医、多层次养老,全力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健康区。
(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