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奋勇争先——访闽侯县委书记吴永忠
2025-09-0304-41-02来源:福州日报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也是东南汽车城建设30周年,福州大学城规划建设25周年。闽侯县委书记吴永忠表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关于‘深化八闽首邑意识’等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独特优势,把握宝贵机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际成效,更加主动融入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近年来,闽侯发挥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创资源的优势,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提升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1265亿元,现有规上工业企业总数735家,数量排名福州市第一,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县第52位,入选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新型工业化标杆县。

  吴永忠表示,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为闽侯留下的宝贵财富,是闽侯独具特色的优势,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闽侯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谋划推动汽车城建设的重要理念,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链,加快建设东南汽车城,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经过30年的发展,已汇聚东南、奔驰2家龙头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58家、汽车销售企业49家,产业工人近9万人,成为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汽车产业基地。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将突破35万辆、产值突破千亿元。同时,落实“五全”抓招商机制,全面梳理制定汽车产业链图谱,推动总投资超60亿元的奇瑞高端车型、总投资45亿元的奔驰汽车新能源高端商务车型等重大项目落地动建,签约落地福迪等配套项目11个、总投资200亿元,力争今年东南汽车近地配套率提升至40%以上。

  规划建设福州地区大学城拉开了福建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大幕,25年来,福州大学城全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城开展建设,如今拥有高等院校15所、国家重点学科5个,全职两院院士5人、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在校师生20多万人。作为福州大学城的所在地,闽侯聚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这一重大使命,以大学城为核心,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吴永忠介绍,今年在大学城艺术文化中心新建了“五链智汇”协同中心,包含“五链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策源地展厅、“东南智选”成果超市、“一站办结”综合服务窗口,旨在构建全链条全要素服务体系,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大学城创新驱动逐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促进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超700个,建成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创载体超300万平方米,培育省级以上新型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超40个。

  同时,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思路,扶持一批有潜质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4家,分别占福州市总量的36.5%、30.9%、27%、23.5%。这些资源载体、企业主体是闽侯乃至全市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吴永忠表示,闽侯正大力布局以低空经济为主的新赛道,在县级层面率先成立低空经济发展中心,立足闽侯具备的通用机场、空域资源、闽江岸滩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加快构建“1区2基地3中心N场景”的低空经济总体布局,致力打造全方位安全发展、全空域规划发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业态融合发展的福建低空经济新高地。

  “闽侯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奋勇争先、多作贡献’主旋律,以新担当新作为谱写闽侯工业发展新篇章,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吴永忠说。

  (记者 谭湘竹)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