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连海连世界,向海向洋向未来。金秋时节的连江,渔获满舱,承载丰收喜悦;千帆竞发,又响奋进号角。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日前,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锚定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重要枢纽、重要窗口、重要平台‘四个重要’战略定位,紧扣‘海洋强县、工业立县、商旅旺县’的发展思路,努力在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中奋勇争先、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24次到连江调研指导,对连江发展海洋经济、做好对台文章格外关注,要求连江在“海上福州”建设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头。“这份厚重的关怀与殷切的嘱托,为连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高双成表示,连江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进之志,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推动各项事业闯出新路子、迈上新台阶。
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挑大梁、作贡献。连江先后研发培育“黄官2号”海带、“无边海带”等20多种高优品种,启动建设水产种业工程中心,打造水产种苗“连江芯”;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实施“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先后投放下水11台(套)深远海养殖设备,投放、投用数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持续布局水产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不断壮大水产加工产业联盟,深化“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探索海洋渔业碳汇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海域“三权分置”,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努力把连江打造成为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地。渔业产值连续5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县域第二位;“世界渔都”城市IP入选2025年度IP城市人文赛道前十榜单。
在产业发展方面,优载体、强链条。连江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出由“一个科创联盟”“一个桥梁”“一个企业组团”“一个基金矩阵”组成的“政产学研金”联动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连江经开区、可门临港工业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福州现代物流城等六大产业平台以及高端精细化工与纺织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海洋工程装备、现代航运物流、文创旅游等6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建设,先后获评全国GDP百强县、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连续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在两岸融合方面,走前头、作示范。连江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以福马产业合作园落地连江为契机,推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深化以产促融,建立台资产业增信基金,加力推动海峡两岸深远海养殖园区、马祖“物流飞地”等平台建设。开通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和台胞职业资格服务窗口,推出“台胞台企入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打造“世界渔都·连马家宴”等两岸融合发展工作品牌,加快构建“连马一日生活圈”。
新征程新起点,连江如何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辉煌?“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奋勇争先落实年’项目攻坚专项行动以及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为抓手,奋力在改革中率先破题、在创新中勇闯新路、在融合中先行先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和更大突破,持续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贡献力量。”高双成说。
向海图强,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连江加速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围绕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聚焦种苗培育、生态养殖、远洋捕捞、精深加工、品牌塑造、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七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向新而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连江坚持以科技赋能、绿色赋能、开放赋能、基金赋能、人才赋能等“五项赋能”为抓手破题突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
向融发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连江坚持“全县动员、全员参与、全面融合”理念,巩固深化“以产促融”发展模式和连马两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四共”合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招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将两岸融合发展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中,开创更多标志性成果和连江经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高双成表示:“我们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充足的干劲,念好‘山海经’、唱好‘对台戏’,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州’、推动榕台融合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先行区、桥头堡,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江新实践。”
(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