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南勋
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族大义。在国共合作的大框架下,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承担起了在南方抗击日军、保卫国土的重任。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有着深厚的革命基础,广大民众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意愿。但当时福建的抗战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1938年2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在福州安民巷53号成立。王助以新四军参议的公开身份任办事处主任,负责对外联络与活动;范式人以新四军军部上校秘书的公开身份参加办事处的领导工作,负责内部及外县的联络工作。办事处总人数不超过20人。
作为与武汉、南昌新四军办事处齐名的三大办事处之一,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的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对福建地区抗战工作的重视,使得福建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凝聚核心。
从1938年2月成立到1939年5月奉令迁往南平,短短一年三个月时间,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福州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东南抗战文化的兴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东南抗战文化的有力推动者,为后来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抗战文艺团体凝聚救亡力量
抗日救亡团体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保证。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的指示》,在抗战初期建立了各种组织,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市队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汇聚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爱国人士。它的组织形式是秘密的,但以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活动。他们深入学校、工厂、农村,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募捐、救护等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军事训练,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有生力量。
“福州青年会民众歌咏团”成员涉及店员、学徒、工人、公务员、教员、学生、家族妇女、士兵等各个阶层。他们深入街头巷尾、农村乡镇,通过教唱抗日歌曲、讲解抗战形势和国际时事、组织演出话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激发民众的抗日情绪,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
办事处领导的文艺队伍还有几十支歌咏、戏剧小分队,他们活跃在城区和郊县,教唱、演出多种多样的抗日戏剧。《义勇军进行曲》《救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等激昂的救亡歌曲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放下你的鞭子》《大路》等戏剧以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表演,揭露了日军的暴行,唤起民众的抗日决心。这些抗日团体的活动,不仅团结了广大民众,也为抗战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办救亡刊物专栏宣传抗日主张
1938年1月,共产党员爱国青年何思贤、王一平、卢懋榘、高力夫等创办《战友》周刊。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后,加强了对该周刊的领导,使之成为福州党组织以合法面目出现的重要宣传阵地。《战友》在艰难的环境中前后共出了23期。该刊物以强烈的战斗风格,对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和为争取切身利益所展开的斗争及时报道并给予坚决的支持。该刊物驳斥亡国论调,宣传坚持抗战,受到群众的欢迎,成为福州抗战初期最引人注目的刊物之一。
《战友》周刊的发行,推动了各类专栏、壁报的兴起。福州各个街头出现了《告诉你》《街头报》《大家看》《时事报道》《民众》《吼声》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专栏、刊物、壁报。在办事处的领导下,长乐、连江创办了《抗敌》三日刊、《求生存报》等报刊,这些街头壁报、小报、专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宣传共产党的立场、观点和政策,齐声呐喊一致抗日,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福州地区及周围县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响亮的战斗号角。
开办进步书店传播革命思想
抗战时期,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在福州南街黄巷口开设进步书店,销售由全国各地出版的进步书刊和抗日读物,传播抗日救亡思想和革命思想。
书店里陈列着《新华日报》《群众》等进步报刊,以及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也适度灵活地经销国统区出版的《三民主义》《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等书,同时隐蔽地销售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如《马克思文选》《联共(布)党史》《论持久战》《抗战戏剧》等。
这些书刊读物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为民众提供了解抗战形势和进步思想的窗口。这家生活书店成为了福州文化界和进步青年的聚集地,吸引了众多读者前去阅读和交流。
联合文化界掀起抗日热潮
1937年,左翼作家郁达夫、杨骚、董秋芳、许钦文等先后到福州宣传抗日救亡,在先期福州进步作家成立的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的基础上,成立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下简称“文救会”),创办《抗日救亡》特刊、《救亡文艺》副刊,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不分党派,团结一切爱国人士一致抗日的立场,使福州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生机蓬勃,充满战斗气息。他们还建立乡村工作团、救亡剧团、歌咏团等团体,分赴街道和乡村开展救亡宣传。
因国民党当局排挤迫害,“文救会”被迫停止活动。但顺应时代要求的抗日救亡思想和行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后,团结福州进步的爱国人士,包括文化界、教育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通过召开座谈会、读书会,办短期培训班,举办茶话会等形式,与他们交流抗日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
在办事处的努力下,福州的爱国人士积极投身到抗战事业中,他们有的捐款捐物,支持抗日前线;有的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宣传抗日主张,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抗战。这些爱国人士的参与,为抗日救亡运动增添了强大力量。
领导团体活动增强党的影响力
加强对合法抗日团体的领导,是我党牢牢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导权的有力手段。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派出大量党员渗入由国民党当局组织的抗敌后援会,参加该组织下属的宣传工作团、战地妇女宣传队、抗敌剧团、战地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组织领导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些团体在我党掌握和影响下开展工作,先后在福州城乡演出抗日剧目,教唱抗日歌曲,开展义演、义卖等活动,并筹集经费慰劳前方将士,出版了《抗日丛刊》《时事导报》《抗敌周刊》《战地通讯》《抗敌漫画》等刊物,运用壁报、漫画、专刊、歌咏演讲等多种形式传播抗战必胜的信念,唤起民众的抗日斗志。
作为“民先”队员的共产党员画家萨一佛与卓飘虹、路世坤等人,参加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十四分队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绘制六七十幅漫画,在福州市内的杨桥路口、南门兜、大桥头、观井路、延平路等闹市区和市郊等地进行巡回展览,社会影响力不小。
争取进步人士支持拓展抗日统一战线
在连江,办事处主任王助争取、发展了国民党进步人士吴大麟加入我党组织,组成连江特别支部,并通过他在国民党县政府要员中开展统战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吴大麟原是连江县抗敌后援会副会长、国民党农村合作委员会驻连江办事处主任、国民党党员,但他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通过考察吸收他入党后,为便于掩护,仍保留他的国民党党籍,通过他争取到了连江县商会会长及后援会副会长林今生等一批开明绅士的支持。同时,办事处还利用国民党福建省合作委员会开办合作干部训练班的机会,安插和培养抗日武装骨干力量。
办事处还领导连江特支争取到了国民党北口炮台台长倪詹吾与我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通过这些工作,办事处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更多人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中来,形成了团结一心、共同抗战的良好局面。
恢复发展党组织重聚革命力量
福州党组织1934年遭破坏后一直没有恢复。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后,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视为当务之急。
他们首先同过去在福州和邻县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取得联系,恢复和接上了张立、江国荣、李刚、陈金来等人的组织关系,又培养发展了何思贤、郑震霆、林白、高力夫、林大琪、林涧青、郑挺、卢懋榘、林子力、吴大麟、黄扆禹、舒诚、梁真等新党员,把林君玖(林琼)的组织关系从东南分局转到福州。
1938年8月,中共福州工作委员会成立。随后,办事处派林涧青、梁真、林君玖等人到连江建立党支部;派何希齐、黄扆禹、林白等人到闽侯南屿、浦口、侯官一带创办农民夜校,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派江国荣到闽侯兰圃乡秘密发展党组织,建立了农村支部。办事处还先后在福清、闽清、沙县、长汀、邵武、永泰、古田、永安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组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福州及周边县区党的力量得到恢复,党组织开始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抗日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进行坚决斗争维护抗战大局
在抗日战争的复杂局势下,办事处面临着国民党顽固派的诸多威胁。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同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抗战大局。
1938年3月,国民党二三九旅旅长钱东亮暗害已编入其特务大队的闽中红军游击队大队长刘突军,并派兵包围缴械驻扎在泉州承天寺内的游击队员。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又袭击了新四军第三支队驻宁德留守处,逮捕郭文焕等留守处全体人员40多人。这些流血事件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反共反人民的面目。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王助及范式人等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出发,同他们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同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交涉、据理力争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界爱国人士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罪行,终于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两起事件中获释的官兵后来被安全送到皖南,编入新四军战斗行列。办事处趁此机会再向军部输送地方干部60多人,为抗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组建抗日队伍准备敌后抗战
为了积蓄抗日武装力量,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办事处派何思贤、卢懋榘、林白、陈必猛、黄扆禹、郑震霆、薛碧香等到闽侯南屿和南港等地建立游击武装。何思贤以南屿区国民兵团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与区国民兵团团长郑震环配合,有计划地掌握区国民兵团武装,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南屿区委还掌握几个联保处,利用合法身份有计划地对当地青年农民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能。
在连江,办事处派林涧青、梁真赴丹阳乡以办农业合作训练班为名义,培训武装干部,派林君玖、叶和中、张汝励充实教员队伍。经过培训的干部后来在福州地区两次沦陷期间,活跃于连江、罗源抗日前线,成为党的重要骨干。
在长乐,办事处通过1938年就隐蔽在长乐县政府任国民兵团副团长的中共党员刘润世的关系,先后将张羽、林白、江国荣等打入长乐县政府常备队,掌握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后来扩大为党领导的长乐抗日游击总队,成为沿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中坚力量。
《福州晚报》(2025年9月5日 A13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