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9日)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座谈会召开。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方位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市域实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系列报道《有福之州 三十年答卷》。
牢记“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的殷切嘱托,福州将生态福祉作为书写民生答卷的重要篇章。如今,满城榕荫如盖、星罗棋布的串珠公园、重焕新生的国际湿地,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榕城大地的生动实践。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23年前,福州打响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2025年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福州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成为福建省首个获得这一国际名片的城市。
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闽江河口湿地是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多重功能的生态综合体。福州用23年的坚守完成了从地方保护到国际标准的跃升,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谱写可持续的“生态诗篇”。
目前,福州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榕树是福州市树,从北宋福州知州张伯玉“编户植榕”的远见,到今日“千园之城”的绿色奇迹,榕树早已融入福州的筋骨与灵魂。福州扎实推进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工作,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
福州结合内河综合治理,在全国首次提出串珠公园建设理念。以河流沿岸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的块状绿地为“珠”。串珠成线,形成连续不断、纵横交错的城市生态走廊。
近年来,福州接续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绿进万家、绿满榕城”等一系列行动,持续为市民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建成1395公里全域绿道网络,1500多座公园遍布全市。
截至2024年底,福州市建成区绿地率40.47%、绿化覆盖率4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7平方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登福道、观福水、览福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