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东方志书写与林则徐形象塑造
2025-09-0909-31-58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张金超

地方志作为系统记录地方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史料的汇总,更是通过对史料的筛选、编排与评述,隐含着纂修方志者在人物评价中的价值立场。我们以《广东通志》《广州府志》《东莞县志》《香山县志》《南海县志》等十余部广东方志为主要文本,提炼出广东方志所呈现的有关林则徐的形象特点。

第一,爱国卫道的忠君形象。方志中引用奏折、谕旨和官方文书,突出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爱国忠诚。如《东莞县志》收录了林则徐“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誓言,并借道光皇帝的御批强化其“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方志还载录了一些民间轶事,如拒绝富商贿赂、轻装离粤等,进一步丰富了其道德人格。此外,方志还选择时人对林则徐的评价以丰富其形象,将魏源对林则徐的评价及洪承畴的遭遇置于林则徐禁烟的叙事之下,展现了爱国卫道的忠臣成为腐朽体制下的牺牲品,将林则徐塑造为一个立体的、具有历史感染力的形象。可见,方志的这种书写方式不仅彰显了林则徐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国家权力与传统伦理道德对历史记忆的塑造。

第二,禁烟抗英的能臣形象。方志以长编的形式详细记载了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行动与军事抵御过程,如收缴鸦片和销烟的具体过程、与英军的多次交锋、澳门地区的治理策略等。这些内容不仅事实详尽,还常常附有编者的按语,表达对林则徐的认可与对其遭遇的同情。总的来看,广东方志并非简单地塑造一个“符号化”的英雄形象,而是更加凸显其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形象。

第三,善于合作、重用人才的士人形象。方志在记载林则徐的事迹外,还在其他官员的人物志中提及其与邓廷桢、关天培等广东地区核心官员的协作,以及对赖恩爵、黄琮等将领的重用。此外,林则徐还积极吸纳地方士绅如邓淳等人的建议,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知人善任”的理想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广东方志中关于林则徐的记载大多位于纪事志中,但林则徐并未完全缺席传记部分,他以背景人物或关联人物的身份出现在他人的传记中。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挖掘,实质上通过材料选择的方式将对他本人的形象评价隐含其中,可以避免太过主观或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广东方志中通过“历史书写”使林则徐成为一个代表性的英雄符号,所展露给大众的形象不仅是对其本人的评价,更是在近代历史背景下,由官方主导对历史记忆的建构。“民族英雄林则徐”借此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之中,激发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认同与崇敬。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福建日报》(2025年9月9日 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