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历史》。
在福州马尾区马限山东麓,有一座马江海战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模型,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令人不忍回首的历史——马江海战。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不能忘却的历史:中法马江海战的故事
19世纪后半期,法国大举入侵越南,企图将越南作为殖民地,进而染指中国西南边疆。清朝政府经过数年的军事与外交抗争,最终被迫签订《中法简明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4年6月,法国要求中国履行条款,并索取巨额赔款。在与清政府展开谈判的同时,法国派出远东舰队入侵中国东南沿海。
1884年7月,法国舰队抵达闽江口,开始进行军事部署。面对法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福建水师官兵与附近百姓群情激昂,纷纷请战。但清王朝并没有下定与法军开战的决心,反而片面采取避战求和的方针,严令前线官兵和民众不准先行开火,否则就算打了胜仗也要处死。
法国军舰在马尾军港经过精细的侦察,占据了有利地形,做好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于8月23日中午,向中国舰队发起攻击,马江海战爆发。
在法军猛烈攻击下,福建水师仓促应战,部分舰船还没来得及起锚就被法国军舰击中。英勇的水师官兵奋起反击,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福星”号的军官陈英,高呼“今日以死报国,有进无退!”,驾驶炮舰冲向敌阵,遭到法军围攻,被炸身亡。“福胜”号的吕翰站在大炮旁边,笑着说:“今天要靠这大炮,实现我杀敌报国的志向了!”他挥舞长剑指挥进攻,即使受伤也不退却,直至壮烈牺牲。“振威”号的许寿山在船只中弹累累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向敌舰冲去,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被鱼雷击中,在沉没前的一瞬间,还发射出了最后一颗炮弹。
尽管官兵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但在敌人的优势火力下,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1艘军舰全被击沉、击毁,官兵阵亡将近800人,而法军仅死6人。之后,法国舰队又大肆攻击马尾造船厂和附近船只、炮台,给船政设施、军事要塞和沿江民众造成重大损失。期间,附近成千上万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法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抗击。数日后,法军撤离闽江口。
马江海战的惨败,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消极避战,但军事装备上的落后也是导致战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反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冰冷现实。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是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记忆,激励着我们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