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是否梁章钜的女婿
2025-10-0504-38-5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近几年,我在编辑书籍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学到了一些东西,颇有收获。这回,说一说“赵新是否梁章钜的女婿”这个问题。

20251005_A07_01_27.jpg

赵新曾经在福州三坊七巷黄巷的黄楼居住过(资料图)。记者 林双伟摄

  (一)

  我编辑书稿时,编辑到有关赵新的文章,于是登录百度网,以“赵新”为关键词开始搜索。我在网站上搜索到第八页,才看到一个与“赵新”有关的词条——还是明朝吏部尚书。接着,我以“赵新”“琉球”两个关键词再搜索,搜到的第一条就是“赵新,清代最后一任册封琉球国正使。”

  我查阅相关志书,找到了词条:“赵新(1802—1876)字又铭,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原配梁环姿,系梁章钜之女,因而住城内黄巷黄楼。”词条下面还有说明:“新发现大量的坊巷人物及其姻亲关系……赴琉册封使赵新则是梁章钜的女婿。”

  梁章钜是彪炳史册的福州先贤,赵新是册封琉球国正使的知名福州人。可是,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翁婿之间的故事?不像郑大模和林则徐、林则徐和沈葆桢、沈瑜庆和林旭那样有清晰的缘由。我对此有疑问。

  我再上网查看,在“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百度云)”中看到这些资料:“梁章钜的长女婿赵新(1809—1876),字又铭,咸丰二年进士,清同治四年充册封琉球国正使,著有《续琉球国志略》等书。”这里说,赵新是梁章钜的大女婿,似乎比志书更进一步明确了他的身份。

  后来,我读到梁章钜的《闽川闺秀诗话》,又生疑问。梁章钜在《闽川闺秀诗话》中写道:“余长女兰省,字筠如,幼聪慧,随余宦游南北,濡染见闻。于书史亦靡不宣究。归浦城祝普庆,随任温州郡丞,未几孀居,乃专心课子,不暇以吟咏为工,然《梦笔山房诗稿》已裒然成帙矣。”这里的内容说明,他的大女儿是嫁给“浦城祝普庆”,而且“未几孀居”,就是说没多久女婿祝普庆就去世了。网络上的资料说,赵是梁的大女婿。但梁自己说长女婿姓祝,不是赵新。

  (二)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请梁氏后裔提供其家世相关资料,于是获得了“永盛梁氏世家”第一手资料。这里面写:“长女兰省,字筠如,适浙江温州府同知祝普庆(祝昌泰长子)。幼聪慧,随父宦游南北,濡染见闻,于书史亦靡不深究,有《梦笔山房诗稿》等。次女兰台,字寿研,适国学生邱藜辉(故甲子科举人邱瑞云孙、增贡生邱绍琼次子)。《闽川闺秀诗话》卷四有载,并录其七律《咏杜鹃花》一首。三女兰芳,字寿笙,适陈延诜(故浙江泰顺县陈征芝四子)。四女兰衡,字寿溥,归未详。《和北东园日记诗》中录其和韵诗一首。”

  从这份资料看来,梁章钜家有四个女儿,前面三个,分别嫁给了祝、邱、陈,都很清楚。只有小女儿梁兰衡,她嫁给了谁,没有具体信息,“归未详”。

  《闽川闺秀诗话》倒是有提到:“四女兰衡,别将十年,因余七十寿辰,间关到此,仅作一年欢聚,即复旋归。”从这些文字看来,似乎小女儿是在梁章钜耳顺之年远嫁,一去将近10年。因为父亲要过七十大寿,她舟车劳顿,回来拜寿。但是她待了一年,又回去了。

  这么说,如果赵新是梁章钜的女婿,就很可能是其小女儿梁兰衡的丈夫。

  于是,我又去查找有关赵新及其夫人的文史资料。

  我先从网络上搜索,发现了一篇2016年4月7日发布在福州新闻网、转载自晚报的报道,里面写道:“赵新,字又铭,侯官县人,咸丰二年进士,清同治四年充册封琉球国正使,著有《续琉球国志略》等书。赵新的墓建造于1879年,墓有五圹,葬着赵新和他的梁、叶两任夫人、儿子儿媳。2013年4月,本报曾刊发了《末任册封琉球正使赵新墓盼修缮》《赵新墓应由其后人集资修缮》等报道。”

  从这篇报道看,赵新先后有两任夫人,一位姓梁,一位姓叶。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了“梁夫人”上。这“梁夫人”是谁?是不是梁兰衡?

  我辗转联系上赵新后人,对方给了家谱照片截图,我抄了下来,内容是:“祖妣梁氏一品夫人,闺字环姿,又字淮姿,生于嘉庆庚午年二月廿九日,卒于道光戊申年五月初十日。”

  以上这些家谱中的内容,大致意思是:梁夫人生于1810年,1848年去世。梁章钜70岁过生日,是1844年。“四女兰衡,别将十年”——这说明她大约是1834年出嫁。如果她是24岁出嫁,那1810年出生是差不多。“仅作一年欢聚,即复旋归”——这里的意思是她1845年就回婆家了。如果她“卒于道光戊申年(1848)”,时间上可以有合理解释。

  “梁氏一品夫人,闺字环姿,又字淮姿”这部分内容透露出的信息,和我前文引述的志书内容一致。但是,我们再来看梁章钜小女儿的名字——名兰衡,字寿溥。这与赵新夫人的名字对不上。那么她的姐姐们呢?梁章钜的长女梁兰省,字筠如;次女梁兰台,字寿研;三女梁兰芳,字寿笙。她们的名字也都对不上。这么说,赵新夫人与梁章钜女儿们是同姓不同名。

  从现有资料判断,赵新夫人姓梁,没有依据说她是梁章钜的女儿。有没有可能:梁兰衡嫁过去,改了名字?以梁章钜的身份和地位,应该也不会。而族谱记录梁夫人“闺名环姿”,也排除了出嫁后改名的可能。

  后来,我又对梁章钜女儿们的资料进行核查,在世家后裔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只补充了“三女婿陈延诜的父亲陈征芝是九江同知”这个信息。

  于是,我重修志书时,对“赵新”词条,就不取“梁章钜女婿”这个说法了。

  (三)

  我又重新检索了一下手头的资料,发现那些说赵新是梁章钜女婿的资料,还有一个依据——梁、赵都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居住过。

  我在福建省图书馆官网“坊巷名人”栏目查到了一篇《坊巷名居·梁章钜故居(黄楼)》中记载:“梁章钜居至道光十五年(1835)离开,由其女梁环姿及女婿赵新居之。黄楼于光绪年间归赵新所有。赵新(1809—1897),字又名,闽县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入翰林,累典江西、广西乡试。同治五年(1879),任册封琉球国王的钦差正使。因原配梁环姿系梁章钜之女,故住黄巷。”如果依照这个说法,赵新是26岁时以梁章钜女婿的身份住在黄巷黄楼的。

  《三坊七巷志》录郭风文章《福州的三坊七巷》中写道:“据潘祖鏛氏所作《黄巷》一文称:‘历代名人住此的有:明侍郎萨琦、清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以及巡抚李馥、梁章矩、郭柏荫和进士陈寿祺、赵新等。’”这说明,赵新在黄巷居住过,但没有提到他是梁章矩的女婿。

  也有资料说,赵新是梁章矩女婿,但他不住黄巷。比如,福建省赵氏委员会赵宋西外宗正司研究会有一篇文章《赵新家世·赵新家何处》中提到,有报道称,赵新家在三坊七巷中的黄巷。其实黄巷梁章钜府仅仅是赵新的岳父家,赵新梁夫人系梁章钜的女儿。赵新府邸在八一七路的东边锦巷花巷之间三落三进,规模十分宏大,在锦巷还有个精致的花园。

  赵新住过黄楼是有依据的。我查到《国学迷》古籍书目(还砚斋周易述四卷),其中注明:“版本:清光绪八年(1882)黄楼刻还砚斋全集本。”刻本扉页背面刻板文字为“光绪壬午桂秋镌于黄楼”。这时,赵新已去世6年,书是其儿子出版的。可能赵新原来住黄楼,他去世后,其子孙仍住在黄楼,因此,书是在这里刻印的。

  (四)

  后来,我看到林则徐写的梁章矩夫人墓志铭《梁芷邻方伯室郑夫人墓表》,我心中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其中记载:“夫人生于乾隆己亥年三月初四日,卒于道光癸巳年五月二十六日,年五十有五。以覃恩诰封夫人。子五人:长逢辰,道光乙酉人,内阁中书。次丁辰,次恭辰,并国子监生。次映辰,次敬辰。女四人,浙江温州府同知祝普庆、国学生邱藜辉、林庆祐、陈延诜,其婿也。”(《林则徐全集》第五册,文录,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471页)

  正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梁章钜的情况,特别是家族情况,林则徐是最了解的。梁章矩四个女婿都有名有姓。赵新不是梁章矩女婿。而且,陈延诜不是梁章钜的三女婿,而是四女婿。梁章钜的三女婿是林庆祐。

  我又查林庆祐的资料,只知道他是壬辰科恩科状元吴钟骏在江苏布政使署任职期间的学生。其同学中还有梁章钜的二女婿邱黎辉。这个吴钟骏在梁章钜任江苏巡抚时,被聘为幕僚,跟梁章钜关系很好。

  我顺带着也核实了一下赵新的生卒年、籍贯,以及他什么时候册封琉球国正使等信息。我核实修改资料后,确认了条目和相关内容,最后又“随俗”在豆包App上问了AI。AI却给了我这样的回答:“通过梳理研究现有资料,考证明确得出赵新是梁章钜女婿的结论。主要证据包括:赵新后人的直接指认、历史文献中的明确记载、小黄楼的居住记录、赵新的婚姻状况与官职背景等。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由此可见,大数据、AI也有“短板”,AI的答案看似旁征博引,却力有未逮,依据其现有资料,没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写到这里,我回头想想,这篇文章的标题如果用“赵新是谁的女婿”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福州晚报》(2025年10月5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