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潭生
新店古城益凤山王陵陶器对比图(新店古城陶器图和相片引自2001年3期《考古》《福建福州市新店古城发掘简报》)
《福建文博》曾发表《福州市益凤山闽越国西汉墓葬发掘简报》,我将其中发掘的陶器与福州新店古城发掘的进行了对比。从对比图可以看出,益凤山王陵与新店古城都属于汉初闽越王无诸文化。之所以这样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其一,益凤山位于新店古城西南约两公里,正是新店古城闽越王陵寝的最佳位置。简报执笔者也认为:“是福州最大的汉墓”“这种墓葬形制仅见绍兴印山越王墓……南越国人字顶木椁墓”“证实史载闽越王是东周越王勾践的后裔吻合”。
其二,简报称“从该墓盗洞下部出土的两件铁工具均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所出的遗物风格完全相同,说明该墓早在西汉中期就被盗一空”,这个“西汉中期”就是汉武帝派四路大军攻占闽越灭东越王余善“灭国迁众”的时期。
其三,墓底和墓室有焚烧的痕迹。简报执笔人长期在武夷山汉城被汉武帝焚烧成废墟的余善军事城堡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对焚烧痕迹司空见惯,忽略不计,在《简报》中一句没提。
其四,汉高祖五年(前202),“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益凤山一号王陵,就是无诸墓,92年后余善造反,汉武帝除了“灭国迁众”政策,还斩草除根,让无诸背负余善造反的罪责,被“焚尸扬灰”。广州有南越王墓博物馆,福州空留一座闽越王大墓坑。
其五,看闽越王世系,闽越国从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开始计算,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闽越国灭亡,共有7代国王。具体如下:
闽越王无诸: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故地,建都东冶(今福州)。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他在位期间积极吸收中原的科技文化,促进了闽越的发展。
闽越王郢:无诸死后,其子孙为争夺王位发生冲突,郢夺取了王位。建元三年(前138),郢举兵围攻东瓯;建元六年(前135),郢发兵攻打南越,后被其弟余善所杀。
东越王余善:郢死后,汉武帝册封余善为东越王,与越繇王丑一同统治闽越国,但余善实权远在繇王之上。元鼎六年(前111),余善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发兵反汉,最终被建成侯敖与越繇王居股合谋杀害。
越繇王丑:汉武帝封未参与郢谋反的闽越国繇君丑为越繇王,让他供奉闽越王无诸的祭祀,延续闽越宗祀。元鼎六年(前111),丑去世,由其子居股继承繇王的爵位。
越繇王居股:居股继承父位后,在闽越国的局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居股与建成侯敖合谋诱杀余善,向汉军投降,闽越国灭亡。此外,闽越国在无诸之前,其先祖在闽地也有称王的情况,但严格意义上从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开始算,有明确记载的国王为7代。
汉军压境,闽越王郢被余善砍头献俘,汉军退去,郢为凶死,不可能是益凤山王陵的墓主人。余善被族人杀死、越繇王丑死于公元前111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越繇王居股杀余善立功封万户侯迁江西九江。因此,益凤山王陵墓主只能是与刘邦同时代的闽越王无诸。
其六,中国学派考古学,特别注重陶器的考古类型学(俗称器物排队),从苏秉琦先生斗鸡台陶鬲到邹衡先生安阳殷墟青铜器分期,都是中国学派考古类型学的开山之作。福州新店古城与益凤山王陵的陶器“无缝对接”,证实西汉初年刘邦和闽越王无诸和平时期,与民同乐。闽越王无诸生前在新店古城用的陶器在益凤山王陵都有。我已考证过的酿青红酒的陶瓮新店古城有,益凤山王陵也有。
益凤山王陵出土的陶盅(1、2、3式),新店古城也有。1996年连续三年的新店古城考古,见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掉地下会叮当响的硬陶盅,应该是喝青红酒的酒盅。
其七,看谷粒纹琉璃璧与益凤山王陵陶璧。出土于闽侯庄边山九座战国晚期楚贵族墓的谷粒纹琉璃璧与汉初益凤山王陵的陶璧,都是祈望“五谷丰登”的寓意。益凤山王陵还出土了五件陶纺轮,更是闽越王无诸祈望“男耕女织”的和平愿望。
其八,无诸生前修建益凤山王陵。汉初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派大臣在福州大庙山宣旨。同时,战国自立为王的无诸,历经秦代被“废为君长”的15年,至汉五年(前202)已垂垂老矣。益凤山王陵就是无诸生前修筑的陵寝,92年后,汉武帝派四路大军灭闽越、杀余善“尽徙其民于江淮间”,为斩草除根,连先帝刘邦“复立”的闽越王无诸墓也“焚尸扬灰”,设东部候(堠)官,五里一堠,十里一烽火台严控闽越族回流。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得出结论:根据考古类型学,福州益凤山王陵年代已绑定与新店古城复立闽越王无诸的年代一致。也只有闽越王无诸在汉高祖刘邦的支持下,生前修建王侯级的甲字形大墓。因此,益凤山汉初王陵墓主人只能是闽越王无诸。被司马迁定为“大逆不道”的东越王余善被汉武帝“灭国迁众”,让福建历史停滞约四百年。
《福州晚报》(2025年10月8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