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建平
一
湖南岳阳君山岛是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地标,历史上许多文学家和大诗人到过君山,留下众多传诵千古的名篇。因撰写专著《异苔同芩——闽湘文化的历史渊源》,今年8月,我专程到岳阳君山岛调研。这次到君山岛,算是故地重游。40多年前,我在湖南师大地理学院读本科时就到过君山岛,当年是为了寻找君山岛火山活动喷出岩的沉积固结和湖水侵蚀双重作用的地质遗存和水文机理。而这次重入君山岛,既不是去体验诗仙李白“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美丽风光,也不是去感怀黄庭坚贬谪途中登上岳阳楼“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的开怀豁达,更不是学步先贤诗人刘禹锡去欣赏“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湖景,而是去探寻闽湘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但又值得回思称道的深厚渊源。
100多年前的马江海战和甲午海战是发生在中国东部沿海悲壮的海上交锋,是中国强海御敌的保卫战。这两场海战虽然失败,却是中华民族图存救亡的一场初战,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振兴国威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华志士舍身爱国,展现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痛定思痛反思奋进的刻骨铭心历史。
在这两场海防搏击战中,可以发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就是迎战的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入列舰中带兵打仗、指挥战舰的主要是福州人,而舰上水兵多是福州马尾君竹村的任氏族人。笔者认为,这一历史现象是“无湘不成军”的福建版本,也是对“无闽不成舰”史象的进一步佐证,谓之为“福州管带任家军”或“无任不成舰”也是恰当的,这里蕴藏的一段闽湘船政文化渊源与跨省联系的历史素材值得回思。
1884年8月马江海战迎战的福建水师主力舰有11艘,即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永保、振威、琛航、伏波、艺新号,舰中海军官兵福建籍居多。清光绪二十年(1894),清朝海军有四支水师舰队,分别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中大部分军官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5艘战舰有“七镇八远”之称,“七镇”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镇海,“八远”为定远、镇远、经远、来远、济远、致远、靖远、平远。北洋水师主要将领中除丁汝昌是安徽人、邓世昌是广东人外,其余基本是福建人,绝大部分是福州人。
甲午海战中,经远舰是其时参战的中国军舰主力舰,管带林永升是福建侯官人。同治六年(1867),林永升考入马尾船政学堂,是第一期毕业生。在甲午海战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林永升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率舰上全体官兵勇猛抗敌,几经炮火仍勇猛开进,直至军舰沉没于黄海大连附近黑岛海域。林永升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壮歌。清政府因林永升在海战中的表现授其“争先猛进,死事最烈”勋,追赠太子少保。与林永升同舰殉国的有几十名福州马尾任氏家族族人,有名字可考的舰官有十多名,如经远舰正、副炮弁任其德、任升灿,水勇、鱼雷副头目任金仁、任新銮、任金荣,舱面副头目任稊等。这些任氏族人大多来自马尾君竹村。君竹村任氏先辈并不是本地人,而是与岳阳君山和船政文化有着历史迁徙的深刻渊源。
二
马尾君竹村的任家祖先,是从岳阳君山迁来的。据史料查证,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岳州任献文和任献明兄弟为避战乱,从洞庭湖君山出发,一路迁移。到了现在的马尾君竹村,兄弟俩发现此地山形水势像极家乡君山,便定居了下来,并以老家的君山命名,寓意对家乡的怀念,展现不忘根本之志向。任氏始祖勤奋开拓,繁衍子孙,在马尾君竹村散枝发叶,后又迁入周边县市,也有到海外发展,还有迁到我国台湾等地的,这实际上构成了湘台闽台历史的血脉相连。
无独有偶,缘联两头。闽湘两个“君山”,共同续写着闽湘历史文化人脉族缘。岳阳君山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名,《荆州记》言:“君山上有道通吴之包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湘君所游和所居之地,故曰君山。”君山名称亦有纪念君妃之意,有一副对联称:“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君山处于洞庭湖中,拥有湖光山色,是一个半耕半渔之地。
而马尾君山及山下的君竹村,是任姓祖先从中原迁移到岳阳洞庭湖的君山后,又继续南迁入闽,在此定居下来后世代繁衍。任姓是马尾君山第一大姓,他们依闽江而居,过着半耕半渔的生活。今年2月,笔者专门到马尾君竹村调研,登上君山纵览闽江之秀。走进君山脚下的任氏宗祠,古朴庄严,规制宏大。宗祠族谱记载着任氏两兄弟在南宋绍兴十三年为避中原战乱,从湖南迁入福州的历史,他们的出发地就是洞庭湖君山。
任氏家族勤勉奋发,君竹村民顽强刚勇。清代,福建船政创办于马尾,任氏族人利用靠近船政学堂的优势,到船政做事或报考船政学堂,走出了众多海军将领、水兵。自1867年以来,君竹任氏家族出了许多海军世家,走出1000多名海军将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水兵家族,为中国海军、海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马尾君竹任氏家族水勇在甲午海战中表现出的忠勇爱国气节,已在有关史料中明载。而在之前的马江海战中表现出的英勇作为,却石沉史海鲜为人知。据马尾君竹村任氏家族族谱记载,在马江海战发生的早期,君竹任家村民表现出湖湘文化的血气,顶替未及时应战的正规军,自发组织起来抗击法军。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6艘军舰侵入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其时清廷腐败无能,执意求和,导致被动挨打。8月23日,大量任氏乡勇主动参战迎敌,保卫国土,遭法国军舰炮击牺牲。
马尾处于闽江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港较近,自古是福州城之水上门户。1866年,湖南岳阳人左宗棠倡导创办船政,后由沈葆桢接力船政事务,使这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成就了船政文化的兴盛,延续了闽湘文化的历史渊源,也使马尾君竹村有志青年有了报国之地。
居住在马尾君竹村的任氏家族自古遗传勤奋攻读、执着上进的耕读文化基因,在船政发展时期,大量任氏族人将孩子送进船政学堂。任氏族人有部分考上正规学堂,另有大量文化程度较低的报名参加水勇。学有所成的任氏族人,从家乡招募大量水兵,促使君竹的任家子弟源源不断当了船政水兵,造就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任家军”之说。
“任家军”作战勇敢、勤奋坚韧,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传承了从中原汉人迁入岳阳君山的湘籍先人、后又迁入福州马尾的任氏先贤一代代的优秀品质,其历史事功可比肩历史上的湘军、楚军、湘勇,铸就了“任家军”海军兵勇的刚韧传奇。
福建船政文化孕育的人才虽然历经中法马江、中日甲午海战而光华失色,但船政文化的传承却植入了中国的海洋开放之梦想,船政学堂、船政教育的薪火不断传续。中国海军教育在天津、烟台、南京、广州等地的学校都受到船政文化的教育模式影响,历任海军总长、海军总司令以及一大批海军军官都来自福州或者福建。
湖南虽然是内地省份,但也传承着重视水师、强化海防的理念。湘军湘勇善于陆战世人皆知,但也早早谋划水师防务,与中国海军有着深刻渊源。曾国藩是湘军缔造者,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者。1853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彼时太平军占据的长江流域地区,水系发达,有长江及支流纵横之险。水军强大,谓为“以舟楫为巢穴,凡伴水之区,城池无不摧毁,口岸无不蹂躏,大小船无不掳掠”。如果不备水师不可能与太平军战斗,因而曾国藩、彭玉麟先在湘潭杨梅洲建立船厂,从粤省引入先进技术建造船舰和火炮火器,又在湘水上游之衡阳筷子洲,建立水师日夜操练。而作为“任家军”祖地的岳州,是湖南唯一直临长江、通江达海纳湖的城市,在中国水师海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闪烁着历史的亮点。
三
无巧不成书。元代时,来自福州福清的何尚父在岳州当过知府,留下良好口碑。元代灭亡后,其子何仲谦鉴于其父深受岳州百姓拥戴及岳阳的山水之宜,决定落籍巴陵县(现岳阳市)成为巴陵人,以此开启了闽籍何氏家族一支在湖南岳州繁衍的历史。岳阳何氏族人何锦云,在湖南、福建都任过官,当过福建候补通判,顺昌、福鼎两县知县。离任时,当地百姓悬挂“官清民乐”灯笼以示赞扬。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到岳阳考察过。《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1837)载:“8月28日登岳阳楼,望洞庭全湖,乘船由水路经过湘之善化到长沙”。林则徐从湖北监利到岳阳考察水利防汛和岳州水师水务,关注洞庭湖及君山岛周边的堤防,抒写了闽湘文化历史渊源的岳阳洞庭湖篇章。
从岳阳湘阴走出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极力倡导在福州创办船政。沈葆桢接受船政事务后,造出一批舰船,并于1879年成立福建水师。船政创办的41年间,制造了40多艘船舰,是中国船舶制造和海军发展的基础,福建水师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因而左宗棠、沈葆祯都可被称为中国海军之父。与马尾君竹村接邻的罗星塔一带,处于扼守闽江口的战略要地。福建船政之所以选址马尾罗星塔、君竹村一带,是左宗棠细心考察甄选的结果。
闽江口海防还凝聚着林则徐的良苦用心。早在1850年,林则徐从云贵总督位上辞职回乡养病,时刻反思着广东禁烟时被洋船欺压的软肋,专门考察了闽江口防务,致力重整闽江口海防,主持重修了数十处炮台,包括马尾罗星塔、君竹村一带的炮台。左宗棠数次亲临罗星塔、君竹村一带闽江口岸视察。1884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回福州处理中法马江海战事务,感叹恩师林则徐在闽江口选建海防炮位的精到,心里尤增践行洋务、报国图强的志向。林则徐、左宗棠是接连闽湘文化渊源,更是报效国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之间的“湘江夜话”不仅成就收复新疆、保全国土的历史壮举,也传承践行了重视建造船炮以夷制夷、强海固防以御外敌的洋务船政理念和行动。
我的岳阳君山岛之行收获满满,寻踪了马尾君山任氏家族的源脉之地,解锁了闽湘两个“君山”的文化渊源,心中涌现闽湘先贤为国担当的历史画卷。古为今用,薪火相传。与当年相比,现君山岛的旅游开发已是焕然一新,君山银针御茶园、柳毅井、二妃墓、湘妃祠等景点修缮一新,5A级景区的管理服务井然有序。君山区文化馆王馆长推介的君山银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易琼辉,为我们泡出的君山银针茶竖立杯中,一如当年“亭亭玉立”;导游讲解景点历史故事也是娓娓道来。当然,如果能增加闽湘两个“君山”与船政文化历史渊源的展陈和讲述,将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及闽湘两个“君山”之任氏家族的历史与福建船政文化串联起来,这何尝不是深挖闽湘文化故事,加强跨省文旅融合,提升闽湘福州、岳阳两地文旅影响力的点睛添彩之笔?
《福州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04版 闽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