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筠与“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2025-10-2110-08-27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郭震

  前几年,在乌山清理郭柏苍的天后宫与三仙楼断碑时,于道山观后之陡坡上发现了学政朱筠的残留石刻。

  朱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他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他曾经督理福建学政一年。

  朱筠极具儒家风范,博学多才,又乐于提携后生。他出任福建学政,最脍炙人口的便是兴修“三百三十有三亭”的故事,特别是为福州“三百三十三士亭”题写的对联:“偶为选地看山计,若慰连床话雨晴”,充分显示了他与福州的门生与学子之间的深情厚意。萨本敦曾著文说起他:“朱筠终岁不至达官门,非常的傲骨,并一身清廉。”许多寒门学子,因为他的提携和帮助,成为了学界的栋梁。他在提督福建学院署聚石成山,完全可看出他的这一性格特征。民俗专家郑子端先生对我说,当年这些中举的学生,为了答谢恩师,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备礼。朱筠索性公开说,你们都别花钱送礼,要送就每人送一块石头,福建实在太热,我用石头在提督署垒座假山,夏天就躲在山洞中纳凉。福州的假山石取之较易,多为产于福清的海岩,并非现在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千里迢迢跑到太湖去采买太湖石。他这一说,既拒了礼,免了学生的负担,又给了学生报恩的机会,而且他离任后带不走假山,给福州留下一处景观,真是一举数得。

  朱筠的福建学院署在今延安中学位置。后来,福建学院署移除,假山搬到新建的乌山图书馆内。再后来,乌山图书馆内基建,山石又被迁到西湖公园。学子署名的山石有的被砌入猴山中。现在,三百余块山石仅余三十九块。萨本敦发现,其中一块还刻有他十二世祖萨知辉的名字。而刻有朱筠《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的一块大石头,数年前又被人发现,也搬进西湖砌于湖边的假山中。朱筠建亭后不久便北归,而他十分有创意的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则深深留痕于闽地学子与士人及其后代的心中,成为一个美好的念想。

  《福州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04版 闽江潮)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