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党史人物》。
2020年6月,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湖际村的林白革命事迹展馆开馆,不仅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老区人民,更让红色精神借助展览的力量传递给年轻的一代。不少湖际村的村民也是在展馆揭牌后才知晓有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革命前辈。林白是谁呢?他又有什么样的事迹让人景仰和缅怀?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林白:丹心一片昭后人的故事。
林白1911年3月出生于福州。在共产党员妹妹林琼的引导下,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入党。1947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委员、地下军司令,9月任副部长,10月兼任中共闽古林罗连五县中心县委书记。从此,在福州地区的反蒋武装斗争中,他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暴动,打土豪,分粮食,组建游击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不到两年的时间,将一个不足30人的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枪的革命队伍。在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的战斗中,全力组织支前,为福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白一生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多次强调:“人民子弟兵爱人民,要完成党下达的武装割据任务,就必须用铁的纪律锻造出铁军。”在他的教育下,游击队员在敌人残酷“清剿”、缺吃少穿的险恶形势下,宁可饿死,也不违反纪律侵犯群众的利益。严明的军纪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大力支持,游击武装也在军民鱼水情中不断壮大。
1949年5月,林白率领的游击武装准备解放罗源,就在主力游击队集结完成的当天,林白接到今年春耕缺种缺粮,农民群众正遇饥荒的报告。紧要关头,林白果断决定:先打霍口,再解放罗源!
霍口有国民党的粮库,囤积着大量的粮食。林白组织好游击队员攻进乡公所和粮库,发动群众肩挑车运把粮食全部运走分光。“三打霍口”,创下了当时各县“开仓分粮”之最,帮助农民渡过了饥荒,又补充了游击队的给养。如今的霍口乡,“解民倒悬功垂千秋”的纪念碑是对林白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最好的注脚。
林白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1948年8月,由于城工部事件,大量基层组织与上级断联。紧急关头,林白在两次反“围剿”的战斗间隙,于北峰的高山顶自然村开办“骨干学习训练班”,坚定游击武装的革命信念,增强大家的必胜信心。经过29天的培训,林白慢慢地将这支武装重新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并重新分派他们到各地去开辟新区,把革命种子撒向全省各地。
林白对党赤胆忠心,忍辱负重。城工部事件后,林白接到去闽浙赣省委开会的通知。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也毅然决然地决定前往。他说:“为了证明我们这个组织是清白的,我更应该去,向组织说明真相,你们狠狠打击敌人,我就会越快回来。”在省委机关都已作好了牺牲准备。也正是他的坦荡无私取得了省委的信任和安全归队。在随后的对敌斗争中更是彰显了对党的忠诚,特别是支前工作获得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的高度评价。
1971年,林白因病逝世,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气节,对党忠诚的高贵品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是今天的党员干部立志民族复兴、致力现代化建设不朽的精神力量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