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一池春水照丹心——林则徐修浚西湖惠桑梓
2025-10-2309-01-32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道光九年(1829年)的梅雨来得格外早些,福州贡院西廊的檐角滴着连绵的雨珠,林则徐蘸着雨水在《丁忧日记》里写下:"西湖淤塞,桑梓蒙尘,此心难安。"纸页上的墨迹未干,这位刚刚卸任江宁布政使的福州儿郎,已披着蓑衣出现在西湖堤岸。

福州西湖自乾隆、嘉庆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土豪劣绅在湖中积土,围占田园,使得湖身渐趋堙塞,湖底抬高,湖水变浅。雨季到来时,经常淹没农田和房屋,西湖反成了灾害。

丁忧在籍的林则徐看到这些情景非常焦急,及时向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陈述了利害。在孙、韩二人的支持下,并在闽县知县陈铣、福州海防同知陆我嵩的帮助下,克服了许多阻力,主导疏浚事宜。

道光八年十一月,林则徐亲拟《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张贴。同月,西湖疏浚工程开始,林则徐亲临现场督导工程施工。他采用按段挑土的办法,指挥从西湖及其北面的北湖中共挖出泥土2万多方,既拓宽了湖面,又保证了进出水的畅通。为防止湖面再次被侵占,他组织民众第一次完整地为西湖修砌了石驳岸,并沿湖岸栽种梅花一千多株。为增加西湖的人文景观,又组织人员移建李纲祠堂于荷亭,兴建了褒忠祠等亭阁祠宇……

这是福州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疏浚工程,在增强西湖游览功能的同时,恢复了福州的水利优势,为福州水利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林则徐的爱国爱乡、关心百姓、勇于担当、勤勉务实等宝贵精神,永远值得后世铭记和传颂。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