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水期的龙潭晓瀑。李燕辉摄
在福州新区(长乐区),“吴航十二景”犹如一部散落山海间的立体诗集,每一处景致都是一首镌刻在时光里的山水绝句。
继探访“首石凝云”“龙角含烟”“梅城弄笛”三景后,本报记者再次循着清代县志的墨香、踏着先人的足迹,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此次寻访的“龙潭晓瀑”“五峰岚横”“壶江泛月”,虽风貌各异,却共同诉说着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的深度融合,展现着福州新区(长乐区)山水的灵动与深沉、历史的厚重与延续。

龙潭晓瀑。李贤松摄
龙潭晓瀑
悬瀑如绅落碧潭 雾光云影幻虹霓
龙潭晓瀑位于鹤上镇鹤山。记者一行抵达时,秋日的山间已有几分清冽,416.9米的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位含蓄的隐士,等待着有缘人揭开其神秘面纱。
未近龙潭,先闻其声。水声自林霭深处穿透而来,在谷中回旋激荡,如远古的呼唤,牵引着我们循声而去。穿过蜿蜒石径,拨开层层绿意,三叠瀑布终于豁然呈现于眼前——那“两头短当中长”的独特形态,宛若天神挥毫泼墨,在碧峰间挥洒出银白长卷。瀑流奔泻,水雾弥漫,将整片山壁笼罩于朦胧烟雨之中。
立于潭畔青石,但见飞瀑撞击深潭,溅起万千珠玉。氤氲水汽随风扑面,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此刻,“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的诗句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最妙的是潭中那块“鲤鱼墩”奇石,形似跃龙门的锦鲤,正昂首迎向飞溅的瀑沫,静默中蕴藏着动人的生命力。
若还有体力,便可沿着宽不盈尺的小径继续攀登,钻过仅容一人通行的“一线天”岩缝,竟别有洞天——瀑布上游的溪流澄澈如玉,潺潺水声如环佩轻鸣。虽不及夏日丰沛,却别有一番清雅韵致。
当地人说,此瀑最具神韵之时在黎明,“晨雾未散,瀑布如银河隐现;旭日初升,水光折射似长虹贯空。”更神奇的是,瀑声震天则雨至,瀑声渐息则天晴,这一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寄托,延续数百年。
如今,潭周已修建生态步道,让游客得以沿涧溯溪,在瀑声虹影中感受自然之雄浑与人文之灵秀。临别回望,飞瀑如练,青山如屏,那句“一派银河落碧潭,雾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写照,恰如其分地定格了此刻心境。这片承载着“吴航十二景”之誉的山水,在秋日里更显空灵深邃,令人流连忘返。

莲花峰。
五峰岚横
五峰环抱藏古刹 禅韵文风两相宜
告别龙潭晓瀑,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鹤上镇沙京片。历史上,五峰山以卧牛、仙冠、贵品、莲花、云梯五峰并立如指而得名,岚横雾绕,气势恢宏。
岁月流转,如今唯余卧牛、莲花两峰依然可见,但山间那座千年古刹龙泉寺依然巍然矗立,金瓦飞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见证着文脉传承。
步入寺中,古木参天,唐风宋韵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禅宗重要祖庭,更孕育了两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唐代高僧释怀海(俗名王木尊)在此制定《禅门规式》,后世称《百丈清规》,奠定了中国禅宗寺院的管理制度;明代状元李骐亦出身于此,可谓“一山同毓禅宗祖,一地方育状元才”。
登高远眺,但见群峰如屏,田园如画,山风拂面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壶井村俯瞰图。
壶江泛月
江如壶形月如舟 沧海桑田忆旧游
此次寻访的最后一站,记者一行来到文武砂街道壶井村,探寻壶江泛月。
站在壶山上,放飞无人机俯瞰,眼前是万亩良田纵横交错,湖泊如镜镶嵌其中,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壶江泛月的故地。
据《长乐县志》记载,昔日的壶江“外狭内广,若壶然”,每当皓月当空,壶山倒映江中,泛舟其上但闻风水相激、声如天籁,恍若置身蓬莱仙岛。随着岁月流转,壶江渐成良田,“泛月”之景终成记忆。
虽景已逝,魂犹在。如今,有关部门正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壶江泛月盛景,让这一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站在壶山顶上,看夕阳西下,新修的观光道上游客如织,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里生机勃勃——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风景?
龙潭晓瀑的奔雷之势,五峰岚横的禅文交融,壶江泛月的沧海遗梦,三景如三卷不同风格的山水长卷,却共同勾勒出福州新区(长乐区)独特的气质。在这些景观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造化之奇,更是人文积淀之厚。
穿行于山海之间,感受最深的是:真正的美景,既镌刻在摩崖石刻上,流传在古籍典章中,也融汇在百姓的集体记忆里,延续在时代的创新发展中。
文化时讯
10月6日,“海上升明月、两岸共此时”榕台中秋夜话活动在福州新区(长乐区)下沙海滨度假村举办。近30名在榕台胞与大陆同胞一道,循着海浪与月光的邀约,开启了一场融合闽台文化、饱含同胞深情的中秋文化盛宴。
10月19日,“杏林春暖 医脉同源”暨国医大师韦贵康两岸中医药传承中心揭牌仪式在福州新区(长乐区)董奉草堂举行。
10月21日下午,第八期滨海大讲堂在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一层大阶梯举行,以“船政风云与家国担当——一代名臣左宗棠的福建岁月”为主题,特邀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开讲,带领福州新区(长乐区)机关党员干部代表共赴一场历史文化盛宴。
10月24日,“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福州市主场福州新区(长乐区)专场暨宣传贯彻《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五周年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长乐人民会堂前广场启幕。
长乐至宝
明晚期景德镇窑青花明立凤牡丹瓷盘

该盘高4厘米,口径24.3厘米,底径13.7厘米。该盘器形较大,盘底满釉,盘内侧边壁绘满缠枝菊花,外侧壁面绘饰缠枝牡丹花图案,内底心为凤穿牡丹图案,为国家三级文物。
从这件大盘的变形以及图案中凤凰和牡丹花叶绘制的随意和潦草,也能反映出明末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
(记者 陈坚 石美祥)
《福州晚报》(2025年10月31日 A16版 闽都文化·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