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聂曦的祖祠在福州西部重山之中
厚仁世泽——闽清三洋聂氏宗祠
作者:池宜滚 林振寿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位于闽清县下祝乡后洋村的厚仁聂氏宗祠,作为烈士聂曦的祖厝与祖祠,也引起人们关注。这是一家怎样的宗祠,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怎样的家风家训?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
“河东家声远,厚仁世泽长。”闽清县下祝乡三洋村的聂姓,先祖可追至周朝王室的
姬奭(音:shì),因其“食采聂邑”,以封地为姓,遂为聂奭。闽清聂氏始祖,于元末明初到下祝肇基。聂氏家谱中,吴航人谢梅杰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春撰写的《聂氏家谱序》载:“国初有讳孟坚行十者,颇厌纷华而乐恬寂,始迁于梅山(梅为闽清旧称)之瑟板,向后又以厚仁为堪舆之胜,再卜而家焉。”
聂氏《新谱序》及《宗祠记叙》还记载:孟坚公及后五世,皆居瑟板,人丁不旺,“嗣续未衍绪如线至五世”,至第六世崇公迁居厚仁,家族才进一步发展起来。
崇公相中的“必聚龙脉旺气”之地,便是如今宗祠所在之处。他生育六子,遂按“礼乐射御书数”定下各房之号。后来乐御二房失传,其他四房则共同播衍成现在的“厚仁聂氏”。聂曦为崇公第六子,文宝公的后人。700多年来,“厚仁聂氏”已发展27世,2000多人口。
二
“厚仁”隶属下祝乡三洋村,这块不大的区域背靠海拔680米的龙首山,面朝下祝乡主要溪流三洋溪。溪水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滋养着两岸的水稻田与油茶林。
宗祠位于三洋村北部,三面环山。宗祠的入口,是从正前方低矮的横山右端“切”出的两米宽的通道。聂氏宗祠位于高处的一片台地之上,面积约2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500多年,聂家人称其为旧厝里。
聂氏族人介绍,老祠延续数百年,虽主体岿然,但各部件却十分破败,经宗亲多次修缮,才呈现如今的样貌。近代较大修缮的有两次,一次是1998年,募资新砌三面砖墙,加固了主体框架。第二次是2021年,更换前廓四根柱子、柱础,以及大部分朽烂的椽桁;翻新了全部瓦片;重新给木构件上漆;刷新公婆龛,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房神位;地面铺石板。修复室外大埕坪、围墙、水池、天井、排水沟,美化了景观。
翻新后的建筑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木质结构,双檐歇山顶,前堂(门厅)四柱出廊,居中双开朱红大门,上方悬挂“聂氏宗祠”匾额。前廊轩敞通透,置有桌椅,原为族中长辈议事之所,现陈列《厚仁聂氏族谱》供人们翻阅。
内厅高约8米,宽约12米,深13米左右。虽然只有一幢建筑,但格局轩昂,空间通透。跨入正门即见供案和祖宗牌位,上方是“燕翼贻谋”额批和“祖德流芳”牌匾。
从宗祠向西北眺望,可见连绵的戴云山脉,向东则能望见三洋村核心区的轮廓——这种“近可守田园,远可眺乡关”的地理位置,既保障了家族生活的安宁,也让聂氏族人始终与外界保持联系。
厚仁聂氏兴旺之后,“故居不能容”,几房开始往外发展:长子文贵分到六斗洋,三子文寿分到碓头洋,五子文进开基前墘头,六子文宝分到西坑洋。后裔开枝散叶,家族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三
厚仁聂氏一直坚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严教子孙”“读书明理”等要求明晰地写在聂氏的家训中。明万历十九年(1591),受聂家委托编写族谱的谢梅杰在家谱序言中特别提到:予闻梅阳聂氏,世以其学教授乡间,温文儒雅之风甲于邑之西辖。虽其山林拙守无心科名,然其间英敏俊异之杰,足膺一命寄一职者不可谓无其人也。
这句族谱当中的记载,亦成为了一句预言。
聂曦,1917年出生于福州,于三坊七巷中的宫巷长大,闽清下祝乡三洋村是他的祖籍地。在牺牲前的《自白书》中,聂曦在第一行第一句就写到自己是“闽清人”。他原名聂能辉,按辈分属于厚仁聂氏第20世孙,“能”字辈。
聂曦的父亲叫聂浩然,弟弟聂磊又名聂能寿,兄弟两个都参加过革命。聂曦青年时参加国民党军队,因正直机敏得到福州同乡吴石的赏识,担任其随从副官。抗战时期,聂曦追随吴石转战抗日战场。
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聂曦接到吴石交办的重要任务——转运国民党军的298箱军事资料,这些资料涵盖1912年至1940年7月间各类中英日文报纸,重点包括日本侵华时期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情报专辑等。聂曦与战友化装成“国民党军后勤人员”,驾驶3辆卡车,从福州军管区仓库出发,沿途避开国民党宪兵的搜查,最终将档案安全转移至福建省研究院书库(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旧馆)。福州解放后,这批档案完整移交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同年8月,聂曦奉命随吴石赴台,以国民党军官身份为掩护,担任吴石与华东局特派员朱枫之间的“情报中转站”。在台湾白色恐怖的氛围中,聂曦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吴石获取的台湾防务情报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大陆。
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导致聂曦等人暴露。2月,聂曦在台北被捕,关押于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据同狱难友回忆,聂曦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竹签钉指、烙铁烫身等酷刑轮番上阵,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从未吐露半句情报。1950年6月10日,聂曦与吴石、朱枫、陈宝仓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临刑前,他身着白衬衫,面对枪口从容微笑。这一画面被在场记者拍下,成为台湾民众口中“最具震慑力的就义照”。
聂曦的事迹传回家乡,被族人收录到族谱中。聂曦心系家国大业,身处敌营从容机敏,他面对死亡英勇无畏的表现,深深打动着族人和家乡人民。聂氏宗祠作为聂曦的祖祠,留存着烈士与家族的深刻联结,现已成为人们探访的热点。
厚仁聂氏子孙,传承醇厚家风,怀雄烈心志,行勤恳之实,耕读并举,出过文魁、举人及多个秀才。除了前文提到的聂曦,近现代还涌现出了大量优秀学子和各行各业的翘楚英才。
聂锡禹,曾任国民政府海军“永安”号炮舰中校舰长。1949年11月发动舰上官兵,会同“郝穴”号,冲过国民党军队800里江防,成功起义,后任华东区人民海军“遵义”号舰长。
聂兆昌,中共地下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工人日报社副总编、社长,全国总工会保险部部长。
聂宗庆,海洋水产养殖专家。先后主持完成海带自然光育苗、紫菜人工育苗、鲍鱼与贝类人工育苗等研究,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福州晚报》(2025年11月14日 A15版 榕图·闽都宗祠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