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福兴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上楼”示范项目——A2-B光电产业园。

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开心就餐。

“登鼓山、逛宜家、游晋安湖”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
闽江潮涌,鼓山叠翠。在福州市“东进南下”的城市交响曲中,晋安东大门——鼓山镇,无疑是最为激昂的乐章之一。
昨日,晋安区建区30周年乡镇专场发布会召开。三十年,鼓山镇以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纸,以22万人民的奋斗为笔,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史诗,为建设产城人融合示范标杆写下生动注脚,成为基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一个精彩缩影。
产业跃迁
福兴开发区破茧
新质生产力弄潮
历史的回响,总能照见前行的方向。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成立全省首个民办开发区,一年后,他写下《从田野走向世界》一文,肯定了鼓山脚下从农田上建起工业区的探索。这份殷切的关怀,如同一颗种子,深植于鼓山的沃土,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产业能级的惊人一跃。
回望世纪之交,鼓山镇以其乡镇企业示范区闻名,虽具活力,但产业形态仍显粗放。
今天,当你走进福兴经济开发区,看到的不是传统印象中机器轰鸣的工厂区,而是一座座现代化的研发大楼和智能化生产基地。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以光电通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为代表的现代产业格局。
高意亚太总部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攻关下一代光通信芯片;茶花家居、海峡环保等9家企业成功上市,麦克赛尔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精密部件正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这里,已从“制造”迈向“智造”。1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如繁星汇聚,共同照亮了鼓山迈向“创新高地”的未来之路。
从1990年成立的8家企业到如今在营企业9830家,其中有9家上市企业,这不仅是企业走过的足迹,更是鼓山镇始终扎根实业、用心用情筑巢引凤的生动注脚。
从开先河创民办开发区,到2023年获批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创新让福兴经济开发区成为时代里的一面旗帜。当前,开发区正谋划“1+5”扩区战略,新增工业用地面积约3700亩,新增规划工业载体可建面积约530万平方米,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A2-B光电产业园一期全面封顶,首个定制化“工业上楼”厂房正打下桩基……它们将共同为破解近城土地瓶颈树立都市工业“向上生长”新标杆,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开创“一栋楼就是一条链”的蝶变新篇。
城市焕新
“向上生长”谋空间
向美而行塑品质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鼓山镇三十年变迁,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城市面貌和宜居品质的跨越式提升。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更新行动。自2010年起,鼓山镇以巨大的魄力,累计完成了23个行政村的征收,涉及土地约6500亩、房屋约800万平方米,76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贴着落后标签的“城中村”走入历史长河,2.7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从低矮杂乱的旧屋区,到整洁优美的现代化社区,这场变迁中,“鼓山速度”成为一个闪亮的标签,以三远片区为例,800亩地块45天签约率达100%。在樟林片征迁中,全市首个“拆除、清运、资源化”三位一体试点工程,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与绿色理念;南方建材市场B08地块13天完成190户征收,保障市重点招商项目“福州美洲商务中心”落地建设,生动诠释了“腾笼换鸟”、以空间换产业增量的发展智慧。
如今,漫步鼓山镇,32处公园绿地如翡翠般镶嵌在城区之中,21条内河经过综合治理重焕清澈。牛岗山公园作为福州首个海绵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更是城市韧性发展的生态屏障。地铁2号线、4号线穿镇而过,鼓山大桥、绕城高速、温福铁路等纵横交错,构建起立体化的便捷交通网络。
从城乡接合部到宜居之城,鼓山镇的蝶变,是写在大地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哲学。
幸福提质
优质资源汇聚家门口
民生福祉成色足
教育的飞跃是民生改善最动人的篇章。鼓山镇通过7个教育集团、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鼓山中心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为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标杆。
医疗发展为生命健康筑起暖心“医”靠。福建省儿童医院的落户,结束了福州东部城区没有国家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历史;晋安区医院加入附一医院医联体;区中医院(鼓山卫生院)传承发扬中医药服务特色,打造“福医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与此同时,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开业,以及遍布各社区的助餐服务点,共同编织了一张“老有颐养”的幸福网。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更高层次的民生。鼓山镇创新推出的“金花调解室”以及荣获全国模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前屿村荣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宏山社区获评“省儿童友好社区”,这些“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让“幸福平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成为可感可触的日常。
文脉新生
山色湖光石韵浓
满城风景引客来
在奔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鼓山镇从未丢失文化的魂,寿山石雕刻技艺、后屿线面制作技艺、白马王文化等非遗和民俗在这片土地焕发新生。
这里,是寿山石雕的文化原乡。郭功森、林亨云等43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让冰冷的石头承载了温润的艺术灵魂,成为福州递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后屿传承了八百年的线面制作技艺,通过千丝万缕的线面牵连着无数海外游子的乡愁。首届白马王文化节的举办,让传统民俗焕发生机。
依托鼓山风景名胜区,千年登山道、摩崖石刻与特色民宿、时尚商圈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文旅吸引力。科技馆、群艺馆、少儿图书馆“三馆”落子晋安湖畔,它们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集群。“登鼓山、逛宜家、游晋安湖”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正是鼓山镇让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的成功实践。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前路更加壮阔。在“十五五”的征程中,鼓山镇将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聚力产业跃升、精塑城市品质、厚植民生福祉、激活文化基因,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精彩篇章。这座屹立于晋安东大门的活力新城,正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时代荣光!
本文配图由本报记者陈暖摄
(本报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