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文艺评论:《冷月无声——吴石传奇》场场爆满 “沉浸式”演绎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2025-11-2610-07-0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何佳媛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冷月无声——吴石传奇》在宫巷18号演出,场场爆满。从11月17日至25日,已经演出16场,大约有18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冷月无声——吴石传奇》从吴石将军之子吴韶成与原农业部部长何康的对话展开,通过4幕主线剧情,聚焦吴石将军赴台前在福州家中的最后一夜、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狱当晚和牺牲前夜,艺术化再现了“长江布防图传递”“台湾防务情报搜集”等重要历史场景。该剧生动刻画了吴石与朱枫、聂曦等革命志士在危难中坚守信仰、于沉默中铸就忠诚的感人形象。

  吴石的孙女吴红观看演出后,哽咽着对主创团队说:“演的全是我的家人。排得真好,演得真好。”冷月无声,英魂不朽,这出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它有着怎样的魅力,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行进+沉浸”观众成为“亲历者”

  这出戏的筹备工作,早在2024年3月就启动,同年10月完成新创剧目立项,今年正式演出采用了“行进+沉浸”的独特形式。

  “当观众走进演出现场,就走进了英雄们曾经真实生活过的空间。”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吴林玲表示,在特殊的场景里,采取“行浸式”演绎的方式,能让观众直观体会到“无声战场”的压抑、紧张与如履薄冰,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英雄抉择的伟大。

  演出过程中,观众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接触,可以随时站起来扮演演员身边的警卫员等角色。场景切换时,观众跟随主角一起奔走,穿梭于宫巷18号的厅堂院落之间。结合灯光、投影、音效等多媒体技术,观众仿佛穿越时光,成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作品注重“在地性”表达,融入福州方言童谣、茶文化等元素。在吴石将军喝茶的时候,观众甚至可以品尝到同款茉莉花茶,营造强烈的体验感。

  编剧、主演均为“95后”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背后,有一群“95后”。

  编剧王小农刚刚拿下第39届田汉戏剧奖的剧本三等奖。“我们试图还原吴石将军在三个‘前夜’的真实场景。”从构思之初,王小农就遵循着沉浸式的结构设计,以区别于传统线性叙事的网状结构,打破传统镜框舞台的“第四堵墙”,让观众深度参与故事之中。这种结构本身就更为年轻观众所接受。王小农最难忘的是吴石将军对夫人王碧奎的深厚情感与深切亏欠。“吴石将军为了民族大义毅然赴台,虽然出于保护妻儿并未将秘密透露,但最终还是连累了家人。他对家人的爱,是以一种沉默和隐忍的方式表达出来,正合剧名《冷月无声》的意象表达。”

  “虽然之前有过很多次沉浸式演出的经历,但是在宫巷18号演出,还是太不一样了。”饰演吴石的演员许世玚说,“当我站在这儿,抬头望着这片天空,我相信吴石将军也曾经抬头望着同一片天空。当他告别家乡福州,我相信大家都会怀念家乡,都会有触动。这就是我们和剧中人物、历史人物的共鸣。”

  为了塑造吴石将军,许世玚做了许多功课。“我相信王碧奎并非寻常女子,她可能对丈夫的工作早有察觉,却也理解丈夫肩负的责任。当她主动提出同赴台湾,我转身叫了一声‘碧奎’,那一刻我的胸口是紧的。我相信吴石将军的内心同样沉重。对家国的责任、对爱人的亏欠,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都在他身上拧成一股力量。”

  演员史志航饰演了吴石的副官聂曦。“在我心里,聂曦是一个干练挺拔的人,工作能力非常出色,在隐蔽的战线上非常警觉,办事滴水不漏。我非常钦佩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为人物设计了动作细节:“毛人凤逼着王碧奎要去台湾,吴石不同意,言语交锋到了白热化。我的右手悄悄摸向了腰间的手枪,只要吴石一声令下或者情况不对,就可以拔枪。还有行刑之前,毛人凤要吴石签悔过书,签了就可以活,但他拒绝了。我当时看向了他,心想不愧是我的老师,是我追随的人,我们即将一起赴死。”

  《福州晚报》(2025年11月26日 A07版 文艺评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