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玉泉关公亭
2022-09-2810-03-2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风华

  古邑连江,历史遗迹灿若星辰,其中就有位于连江县玉泉山南麓的关公亭。关公亭,又称武圣殿,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僧人释奇音募建,原称“谈空亭”。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苏渭生重修,祀关帝,改称武圣殿。风雨沧桑,关公亭历经数次重修。关公亭依山势而建,依次为门楼、武圣殿、斗姆殿、玉皇殿,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

  玉泉山上,披翠如屏,泉音叮咚在耳。“玉山听泉”,自古居敖江十二景之首。关公亭前,可远眺敖水浩荡向前,恩泽着连邑子孙。门楼巍峨大气,门庭开阔,门楼上方“浩气横空”的题匾,笔道刚劲,气势磅礴,予人肃穆威严之感。正门楹联曰:“汉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

  进入门楼,正门石屏刻着“浩气薄天”“光昭日月”二匾,饰以双龙戏珠、凤凰牡丹浮雕图案,精美非凡,甚为精致。前后内柱分别挂有长幅楹联,内容书法俱佳。青石浮门联书曰:“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北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四周回廊,华丽壮观,墙上青石壁画,形象生动地刻画“桃源结义”“单刀赴会”等故事场景,重现关羽的忠勇仁义,尽显凝重古朴。

  武圣殿,肃穆庄重,气势恢宏。殿前有天井,假山高凸,池水荡漾,彩鱼畅游,修竹青翠,古朴典雅,情趣极佳。殿内装饰金碧辉煌,木构形制优美,造型生动,牌匾、楹联字体苍劲,碑碣刻石内容丰富。殿厅吊顶五藻井,殿正中置“关公夜读春秋”塑像,其神态专注,气宇轩昂,侧身手拈五须长髯展读《春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左右则是关平捧印,周仓执刀,恭谦站立,塑技精湛,凝重古朴。在民间信仰中,关公历来被尊为万能之神,是妇孺皆知千古传颂的道德楷模。百姓信仰的关公扬善惩恶、驱邪辟魔、主持正义,能镇宅驱邪,护佑平安。朝廷尊关公为关圣帝君,祈求护国保民,国泰民安;习武者奉关公为武圣战神,祈求武勇刚毅,维护正义;文人奉关公为文衡帝君,祈求聪明睿智,步步高升;商人尊关公为守护神、武财神,祈愿财运亨通。在民间的信仰神殿中,关帝占有至尊无上的地位。如今,关公亭香火鼎盛,拥有众多海内外信众,每天都有善信前去膜拜,已成为连江民众的祈福圣地。

  武圣殿前右侧的“曲水流觞”石,则是关公亭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初,邑武举人孙寿人住武圣殿,习武练拳,并于殿前右侧新添“曲水流觞”石。从此,文人武士来此听泉品茗,赋诗唱和、饮酒习武,极尽风雅,在此留下许多美妙诗文,关公亭也成为凤邑文人墨客的雅聚之地。关公亭更有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载入史册。1930年,在关公亭召开中共连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连江特别支队,做出武装暴动的决议,从此拉开连江革命的序幕。正是这段光荣历史,关公亭也被称作红色道观。1984年中共连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修亭立碑纪念,1989年被列为连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15日经连江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批准,关公亭列入宗教正式登记活动场所。

  在关公“忠义诚信”的精神指引下,关帝文化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关公亭,也搭建着海峡两岸信众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早在1990年初,台湾板桥市圣仁宫理事谢昆山先生仰慕关公,独资改建关公亭,新建玉皇阁。而后,他多次组团进香朝拜,最后一次台湾方面有20多个组团参加,共同表达了两岸同胞凝聚同心,规范秩序,协调发展的意愿。关公亭正殿悬挂的“护国佑民”“正气参天”两块牌匾,正是台湾板桥市圣仁宫所赠。关公亭,连接着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友谊纽带,见证了炎黄子孙共同的神缘。

  玉泉山上,香火缭绕的关公亭,保留着连江不老的历史记忆,承继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张悠远的信仰图腾,是连江人思念故土、祭祀先辈、精诚团结的精神中心,也是为凤邑增色生辉的道教胜境。

  《福州晚报》(2022年9月28日 A1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